一名上海游客在洛杉矶国际机场入关时被拒入境,同时10年多次往返的签证作废,并被遣返回国的新闻,昨天引爆网络。当时流传,主要原因是其在欧洲旅游时留下了不文明记录。
昨晚,有上海媒体找到当事人以及帮助当事人办签证并第一个将此事发在朋友圈的旅游公司工作人员。两人都表示,欧洲不文明记录完全是无中生有。当事人还说,她连欧洲也没有去过……
尽管对于被拒入境的原因,当事人自己也说不清,反正应该不是她说的“赴美次数过于频繁”。也有报道说,因为她买的是单程机票,且在美未订酒店。
不管真实的原因是啥,但那个“欧洲不文明记录”肯定是假的。可问题来了,这个“欧洲不文明记录”为何有这么大的威力?
从近几年的假新闻类型来看,民心所向的假新闻,往往很有市场。比如,去年的京畿地沟油黑色产业链文章,就是这样的类型。而这次因为“欧洲不文明记录”在美国被拒入境,从网友们的评论来看,更是大快人心。
因为面对国人在旅游中的种种不文明现象,我们从之前的道德层面批判,转到了真真切切用法律法规管理——尽管出手的是外国人。国家旅游局在回应此事时也提到:“1.不文明行为记录是向社会公开的信息,任何机构组织和企事业单位都可以根据法律法规等规定对不文明行为的游客采取相关限制措施。2.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会否直接或间接对出境签证造成影响,要根据相关国家的规定。”
尽管已有11名上榜游客,但是目前为止,国内没有任何机构组织和企事业单位对这些“不文明”游客亮过剑。从成千上万的评论来看,群众不但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心头也是火热的。
从新闻报道的要求来说,记者首先要写准确的新闻,而不能因为要写正确的新闻去作假。
但另一方面,假新闻背后的真反馈,其实一直在给我们许多意外的思考机会。尤其是对政府有关部门来说,真实的民意,最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