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发文称,武汉市黄陂区图书馆等场所设置的盲道“简直就是滑梯”。根据图片,所谓盲道便是在楼梯上搭上木板,上面写着“盲人通道”,木板倾斜度达45度左右,这样的盲道像聋子耳朵。
金陵晚报曾经报道,一对70多岁稍有光感的老人,多年来没有走过家门前的盲道,在记者的陪伴下,老两口试走了一次,600米的盲道遇到了6个难关。盲道真难走,老人直摇头。
由此可见,以上盲道细节的重要性被规划者忽视了。比如,为了让给绿化,盲道在树池边成了断头路;为了让位于一个接一个的窨井,盲道只好委曲地紧挨着围墙;有的盲道上还会立着电线杆等。这样的盲道不仅没起作用,反而会促使盲人误入非机动车道、甚至险象环生的机动车道。
我认为城市道路规划除了设置盲道,更应该关注与落实铺设盲道的细节,让盲道成为盲人出行的坦途。
我曾经在南京江东门附近看见,几处公交车的站台出新后,附近的盲道也跟着出新,出新后重做的盲道堪称规划到位。直行的盲道到了公交站台后分岔。由于站台拉的比较长,这样的盲道分岔在公交站台的两端都设置了。然后,盲道做成坡状,缓缓地从人行道伸向慢车道,再从慢车道铺设的盲道上延伸向站台,中间不间断,盲道的过渡和衔接得很好。这充满人文关怀的细节盲道规划,让人心里感到温暖。
此外,为了给盲人出行提供方便,交管部门应以依法治理占用盲道的行为, 让沿途的商家明白,占用盲道是非法的,必须承担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