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很适合办艺术节
自乌镇3年前开始举办云集海内外当代戏剧大师的戏剧节之后,杭州西溪也从今年国庆黄金周起举办国际艺术节,参与策展的包括英国爱丁堡前沿剧展和上海世界音乐季的主办方,使得曾因电影《非诚勿扰》而出名的西溪湿地也增添了“国际范儿”。
乌镇戏剧节发起人之一赖声川表示,国际上,在小镇举办戏剧节或者艺术盛会,是常态。例如,法国的戛纳电影节、阿维尼翁戏剧节、安纳西动画节,英国的爱丁堡戏剧节等,都是以所在城镇的名字命名的。这些小镇在方圆几平方公里内,汇聚了大大小小的专业剧场,学校、社区中心的礼堂,以及草坪、田野甚至河边等露天场地,都有形式不拘的戏剧、音乐、行为艺术等作品上演。观众只需提前订好旅店,届时拿着地图,徒步“索骥”,就可以看遍各类演出,并与艺术家们迎面撞见。
密集而多样的空间,让艺术的氛围更浓。本身就吸引文青的旅游小镇——乌镇、西溪,也具备了举办艺术节的基础。在逼仄小巷里可以与心系木心美术馆的画家陈丹青擦肩;在西溪,会40多种乐器的演奏家斯蒂芬·马库斯迎面走来,其粉丝热情上前搭讪:“我认得出你弹奏的所有乐器……”
艺术可融入生活角落
诗意盎然、环境雅致的城镇,是艺术活动的天然背景。除了一些非在剧场上演不可的剧目,咖啡厅、酒店大堂竟然也拿到了演出许可的执照。例如西溪西轩酒店大堂,就成为一个可以容纳80人左右的小剧场话剧演出场所,且获得了演出许可。爱丁堡戏剧节参演剧目《牧神午后》就在此上演,观众围坐一圈,看法国艺术家如何用空气涡流原理,把一个个塑料袋“塑造成人”。引进该剧的策划袁鸿透露,这出25分钟的小剧场话剧原本就是为了法国一家博物馆定制的,但是因为观众太少、时间不长,所以无法通过卖票来覆盖在上海小剧场内上演的成本,因而只能移师杭州,不收场租的酒店。
此事让黄浦区委宣传部也大受启发,正准备与袁鸿共同策划明年在上海市中心商场内开辟演艺空间的可能性。
艺术需要多形态发展
爱丁堡前沿剧展策展人水晶表示,戏剧在发展过程中,也不愿意仅仅局限于剧场内的“镜框式舞台”。艺术家始终在突破形式的“边界”。例如,本届上海国际艺术节期间,美国一个现代舞蹈团就准备在静安嘉里中心的外墙上跳芭蕾。上海世界音乐季策展人杨光磊表示,相当一部分世界音乐是原生态艺术,本身表现的就是“草原上的风和云,月光下的笑与泪”,也更适合“回归”自然,在户外演出。如果在剧场里配置光怪陆离的舞美灯光,反而会消弱其原生态的属性。而在拥有酒店、美术馆、学校、小溪、山丘、树林等各种“异形空间”的小镇,反过来也会刺激艺术家灵感迸发,创造出新作品来…… 首席记者 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