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艺术服务综合体
开馆三年的中华艺术宫交出了一份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单。
据统计,开放948天,接待观众近740万人次,日均接待量今年超过9000人次,节假日最高峰突破36300人次,举办各类展览100余个。
中华艺术宫的运作与国际博物馆发展理念相配套——公共博物馆不仅是收藏、研究的场所,更重要的一层功能是教育,它须承担起城市艺术教育的职责。中华艺术宫设计的公共配套教育区域2万平方米,三年来开展艺术教育活动500余场,将公共博物馆推向艺术教育服务的最前沿。
是橱窗是广场是学校
提到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龚彦表示:“当代艺术是年轻人的艺术,所以做当代艺术的人,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创作者,都应该保持一种前瞻,敏锐,甚至直觉性的思维方式。”在她看来,一家舒服自在的博物馆,就好像是一座城市:“虽然我们的名字叫‘博物馆’,但是不能真的把它做成一个传统的博物馆。我们需要将‘博物馆’进行解构:它可以是橱窗(人类历史上最丰富的展示空间),是学校(知识和方法论的讲堂);也是广场(发表艺术见解的平台)。 本报记者 乐梦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