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文体汇
     
本版列表新闻
杨丽萍:因为有了更多的积累,《十面埋伏》对我来说没有挑战~~~
杨丽萍:因为有了更多的积累,《十面埋伏》对我来说没有挑战~~~
杨丽萍:因为有了更多的积累,《十面埋伏》对我来说没有挑战~~~
杨丽萍:因为有了更多的积累,《十面埋伏》对我来说没有挑战~~~
杨丽萍:因为有了更多的积累,《十面埋伏》对我来说没有挑战~~~
杨丽萍:因为有了更多的积累,《十面埋伏》对我来说没有挑战~~~
     
2015年10月18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杨丽萍:因为有了更多的积累,《十面埋伏》对我来说没有挑战
从“意境”走入“埋伏”
张艺
  很多观众在《十面埋伏》结束后,一时不知该如何评价这部作品。这部舞剧埋藏的信息量很大,就算是熟读那段历史的观众,在面对黑和白两个韩信的出现时也需要时间去消化。

  杨丽萍在舞台化妆间受访时表示,这出戏很不传统,非常不传统,带着极强的实验性。她更愿意称《十面埋伏》是一座“舞蹈剧场”。她在剧中加入了各式各样的艺术手段,例如时刻悬挂在演员正上方的一万把剪刀,以及最后时刻突然出现在舞台上的“血海”。演员们的动作幅度很大,有充满力度的撕扯、踢踹。临近结束时,有几个演员被挂在舞台上空,战士死后被暴尸的一幕非常具象化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杨丽萍说,很多人会问她,这一次的创作难点和挑战在哪里,其实在《十面埋伏》里,她自认没有挑战。“我的创作是分阶段的,年轻的时候,你们看我演一个傣族小姑娘,我的角度是寻找雨露和阳光。之后,慢慢地在舞蹈中寻找意境,月光和孔雀。而到了现在,我的人生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有了更多的积累。”

  那些极具象征意义的场景,美丽而又残酷,被杨丽萍称之为暴力美学。看她的作品不再是体会“美和意境”这么简单,而是会跟随杨丽萍的思维,感受到生命的流逝、信息的叠加。“这就是成年人的世界,权力的争夺,对王位的觊觎,其实每一个人从诞生起,就要面临无数未知的危险。我设置的那些剪刀,正有此意。”

  在杨丽萍看来,《十面埋伏》有更多的“现代意义”,“埋伏,不仅仅是古人的恐惧,现代人也有,我们每个人都在被埋伏——外界的,心灵的,时时刻刻。这是很现代也很普遍的人性的东西。”

  谈到昨天剧场里出现很多家长带着年幼的孩子来观看。杨丽萍直言,“我非常不希望在《十面埋伏》的剧场里看到小孩子。不是说少儿不宜,这根本就不是给他们看的剧,但家长还是带他们来了。对此,我很遗憾。”  本报记者 张艺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目击
   第A04版:民生调查
   第A05版:民生调查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文体汇
   第A12版:话题/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动态
   第A14版:跨界/文体汇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银发社区
   第C04版:长命百岁/金色池塘
扫一扫添加新民体育、新民演艺微信公众账号
全国稀有剧种上海展演
体验“通宵歌剧”
杨丽萍“埋伏”了什么
从“意境”走入“埋伏”
“艺术磁场”约请大师“上课”
新民晚报文体汇A11从“意境”走入“埋伏” 2015-10-18 2 2015年10月18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