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时政·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记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执法总队总队长、党委副书记李洁
~~~——记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执法总队总队长、党委副书记李洁
~~~——记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执法总队总队长、党委副书记李洁
~~~——记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执法总队总队长、党委副书记李洁
~~~——记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执法总队总队长、党委副书记李洁
     
2015年10月18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女“福尔摩斯”善破食品安全案
——记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执法总队总队长、党委副书记李洁
陈杰
■ 李洁带领团队运用专业知识守护城市食品安全 本报记者 陈梦泽 摄
  人物小传

  李洁,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执法总队总队长、党委副书记。先后获得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巾帼岗位立功先进个人奖等多项荣誉与奖励。

  在同事的印象中,李洁的记性超好。2014年食品药品机构改革期间,从内设机构职责和人员安排到办公条件的落实、业务工作的衔接……每天大大小小的事不下百项,她都记得住并会提醒别人。

  同事时常惊讶于她超群的记忆力,但细心观察会发现,她有三本笔记本,一本是会议记录本,一本是对重要工作和任务的梳理记录,一本是对各个科室、部门近期要推进工作的记录。还有件“法宝”是便签条,接到紧急突发任务,她就记在便签条贴在桌子上。每完成一件工作,她就在记录后打钩。这已成为她几十年来工作的习惯。

  世博餐饮“守门员”

  2010年上海举办世博会,超过7300万人次到园区参观,其中70%在园内300多个网点用餐。

  当时的李洁,是世博园区食品安全保障的负责人。她每天夜以继日,带领保障队伍,高强度、高负荷地保障食品安全,用双腿以三天全覆盖两次的检查频率,现场检查2万多户次,抽检食品2万多件,每天工作超过12小时。

  对于规模如此浩大的食品安全保障任务,没有可借鉴的经验,没有现成的工作方案,于是李洁团队邀世卫组织、欧洲食品局、中国工程院等国内外专家对保障方案进行充分论证。

  200多人的保障团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志愿者,缺乏实践操作能力,于是园区保障组边带教培训、边巡回检查。

  有一段时间,园区保障条件不到位,没有交通工具,没有遮风避雨的亭棚,李洁和她的团队坚持用双腿巡视各个保障点。

  通过科学严密的保障,上海世博会期间,共消除食品安全隐患3万多个。园区食品安全零事故、零投诉。

  食品安全“大侦探”

  现场就是战场,时间就是生命。在处理食物中毒事故时,反应要快,判断要准。

  2013年12月,青浦区华新镇1名老人和2名儿童在家里用餐后发生昏迷,2名儿童不幸身亡。接到报告后,李洁顾不上自己因高血压正住院治疗,二话没说,立即换掉住院服,拦了辆出租车直奔现场。

  她人在车上,心已在现场,一边电话指挥先行到达的调查人员开展针对性调查,一边催促司机“快、快、快”。调查现场气氛紧张,李洁和同事们在现场一边搜寻可疑物品,一边开展快速检测:油、盐、酱、醋、剩饭、剩菜、呕吐物、排泄物,每一丝痕迹、每一件物品都不放过。

  经过专业判断,李洁团队采用快速检测方法对可疑食品进行亚硝酸盐检测。2分钟后,只听到检测人员大喊一声:“食盐亚硝酸盐阳性!”最终在公安部门的协助下查明,这是一起把亚硝酸盐作为调味品用来做菜引起的中毒个案事件。正是因为及时查明中毒原因,为医院利用特效药物救治中毒老人赢得了宝贵时间,食药监部门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信息,消除公众疑虑。

  调查要全面,决策要科学。在食品安全事故调查中,这是对当事人和社会的一种负责态度,不能“冤枉错杀”任何一家合法企业的合法经营。2014年2月,嘉定区一家电子公司一天内300多名员工陆续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最初怀疑是某盒饭公司供应的盒饭引起的食物中毒。

  接报后,李洁带领调查人员连夜赶赴现场开展调查处置。通过一整夜调查,充分运用流行病学、职业卫生等公共卫生专业知识,最终查明该事件是由于电子公司电路板焊接车间排风设施出现故障,车间内焊锡烟尘浓度过高而引起的金属烟热疾病,排除了食物中毒。既没有误判而冤枉好人,也为救治病人提供了科学依据。

  风险监测“织网者”

  上海是特大的消费型城市,每年消费的食用农产品超过2100万吨,其中75%依赖兄弟省市。食品供应链长、品种多。如何将食品安全风险控制到最低,一直是监管部门面临的一大难题。2005年,本市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率先在全国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

  当时,此项工作在国家层面也刚起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这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最后落在了李洁身上。她凭着一股韧劲和闯劲,率先启动了风险监测研究和应用工作。10年间,全市风险监测点从50个增加到500个,监测食品类别从12大类增加到24大类,监测项目从72项增加到424项。目前,本市风险监测范围已经覆盖种养殖、生产、流通和餐饮各环节,以及90%以上的食品供应主渠道,为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精准清除食品安全问题筑起了一道疏而不漏的“天网”。

  海产贝类深受上海人喜爱,但隐藏于贝类体内的毒素,稍不留神却会导致急性食物中毒,敏感者甚至会直接导致死亡。为了掌握海产贝类中毒素的消长规律,李洁带领团队与环保、海洋、生物、卫生等领域的专家进行跨学科、跨部门的专题研究,建立了贝类毒素监测和预警体系。每年本市海产贝类在大量上市、端上餐桌之前,食药监部门会根据监测结果发出风险预警和消费提示。尽管近年来我国多个省份发生过贝类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但上海迄今为止尚未接到类似中毒报告。

  2013年,风险监测发现,本市油条等群众日常消费面制品铝含量异常,经评估推算本市部分高暴露人群铝摄入量已经超过健康警戒值。李洁立即提出风险管理建议,首先让中小学校、企事业单位食堂停止使用含铝食品添加剂,倡导其他企业加强工艺改进,使用无害替代品,同时将此情况报告国家有关部门,建议对含铝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进行修订。目前,国家新标准已将部分含铝添加剂从可使用名单中删除,避免消费者因铝过量摄入而导致慢性危害。 

  风险监测评估是一项长期性工作,需要付出、更需要坚持;需要专业,更需要智慧。令人欣慰的是,李洁多年辛勤劳动没有付诸东流,风险监测系统对食品安全科学监管的支撑越来越给力,越来越精准。近年来本市通过风险监测评估发现的水产品中禁用药物、畜肉中“瘦肉精”、小麦粉中呕吐毒素、火锅底料中的罂粟成分等食品安全隐患,均在第一时间进行了查处,保障了申城广大市民的餐桌安全。

  本报记者 陈杰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目击
   第A04版:民生调查
   第A05版:民生调查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文体汇
   第A12版:话题/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动态
   第A14版:跨界/文体汇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银发社区
   第C04版:长命百岁/金色池塘
女“福尔摩斯”善破食品安全案
餐桌守护人
洪秀柱参选提名被废 国民党召朱立伦角逐
促进中塞友好交流合作
全球健促大会明年在沪举行
新民晚报时政·要闻A02女“福尔摩斯”善破食品安全案 2015-10-18 2 2015年10月18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