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老年乐迷们怀着对民族音乐至爱之心,汇集到这里。担任乐队指挥的是区文化馆教师何畏之。何老师自学生时代就酷爱乐器。他主攻的大提琴琴技我区首屈一指,在原区山歌剧团、沪剧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一节课,何老师让大家学习节奏练习曲。或许队员们音乐水平的参差不齐,瑕疵明显。“走音”、“抢音”、节奏不齐,各类器乐径自行动,犹如脱缰的马儿在奔跑中发出的嘶叫声。“这是第一次练习,是正常的。只要我们不怕难,坚持练,认真练,我们一定能成功。”何老师的声音和他人一样朴实亲和。加强基本功训练,让大家尽快掌握节奏、音位准确和力度把握技巧,这是何等重要啊!
何老师把乐队的二胡、弹拨、打击、吹管四个小组,进行单独声部训练,反复指点、反复练习,一练就是几十遍,直至到位。一个民乐团队需要每个队员掌控好乐器的技能,还需要有着相互协调、默契配合和掌控音量及力度平衡的水平,这才是和谐。何老师紧紧抓住这三个要素,进行全队集体训练,讲解、传艺、点评、分析。每课训练达两小时。
“知夫莫如妻”。妻子钱国梅,是何老师的同事和“知音”。她担任老年大学琵琶班的指导老师,被众人赞为“琵琶一枝花”。钱老师决定“相夫教学”,也加入民乐队,增强了团队的弹拨力量。在课上,她常常亮着嗓子打节拍,帮助队员“咬”住节奏练曲。在“夫妻教员”的带领下,老年队员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凭借着一股拼劲,认真学,努力练,在家还是坚持练,最终绽放光彩。
“绽放光彩”的还有那老年队员们的一袭白衫,鲜红鲜红飘逸着的落地裙,与“民乐美”如此和谐。这是金建萍班长亲自驾车和宋秋霞校长一起,去苏州选料、设计、定制的。
这两年里,老年大学民乐队到农村、下社区、去敬老院,和农民百姓一起分享中华民族音乐悠扬美妙的旋律。民乐队还在奉贤区委宣传部主办的“相约滨海之夏”广场文化汇演中精彩亮相,深得社会各界人士的赞许:优美的民乐让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更丰富愉悦!张巧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