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新视界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10月18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街头艺人:逐梦一年间
高歌 范洁
本期摄影 本报记者 周馨 新民图表 制图 戴佳嘉
■ 街头艺人表演不能定价,殷铠每次收入不一
  见习记者 高歌 本报记者 范洁

  “在巴黎几乎和呼吸空气一样呼吸着艺术气,自然而然就雅起来了。”朱自清曾如是评论巴黎的街头艺术。在上海,这味艺术气息正逐渐浓郁。

  自去年10月25日,本市作为全国首个试点,迎来首批持证街头艺人上岗,至今拥有“执照”的上海街头艺人已有30名,吹拉弹唱、杂耍魔术,丰富多样的表演形式和“定时定点,持证上岗”的规范化管理,赋予了街头艺人新的内涵。一年过去,他们的梦想是否实现?遭遇了哪些尴尬?未来会如何发展?

  表演证书仅次于身份证

  入秋后的上海街头,天气微凉。静安公园前的空地上,水晶球表演艺人陆昕一和吉他弹唱殷铠正在为本月23日的“上海持证街头艺人联展”做准备。

  这是他们的第一次合作,伴着殷铠弹奏的《天空之城》背景音乐,陆昕一拿出三个水晶球,在掌心来回滚动,有时交叠,有时连成直线,其中一个动作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蝴蝶”。10元、20元、100元,在他们面前的吉他盒里,收入渐渐多了起来。

  上海对于街头艺人的话题关注由来已久,早在2008年,市人大代表、剧作家罗怀臻等提出“建议制定《上海市城市街头艺人管理条例》”,其中建议对“街头艺人”进行内涵的界定,将乞讨型艺人和艺术型艺人区分开来。去年,第一批街头艺人正式持证上岗,他们手中持有由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颁发的“上海街头艺人节目审核许可证”,一方面对街头卖艺予以规范,另一方面也给街头艺人一个合法的身份。

  陆昕一和殷铠都是第一批持证艺人,首批共8人,表演地点集中在静安公园、上海商城和常德路800秀。去年招募工作启动,陆昕一毛遂自荐,给市文广局发邮件表达想在上海街头表演的意愿,并顺利通过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的面试,获得编号为001的表演资格证书,“对我而言,它仅次于身份证”。

  “成为街头艺人是我的夙愿。”陆昕一第一次看到街头艺人是在巴黎,艺人穿着金属色衣服与路人握手,此情此景让他心生向往。而去年10月至今,被他视作生命中最特别的一年。“此前,我也会接到一些演出的邀约,但街头是一个相对固定的舞台,每周都可以定时定点地表演。”

  陆昕一在街头的收入,有时四五百元,最多的一次有一千多元。在他看来,收入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性质,一方面可以作为演出淡季的补充,另一方面街头表演意味着出现在更多人的视线里,会带来更多商业演出,“明显感觉生活比往年更容易些”。

  作为第一批街头艺人,陆昕一和殷铠受到许多媒体的关注。他们都表示,这一年的经历很丰富,有风光也有曲折,希望能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和理解。“街头是我的根,哪怕以后老了,也会经常去演出。”殷铠说。

  在上海街头圆塞纳河梦

  “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静安公园门口,“85后”上海男生靳扬挎着木吉他自弹自唱,吸引着往来行人的目光。

  上海人,同济大学交通运输专业毕业,法国巴黎高科路桥大学留学,毕业之后从事房地产咨询工作,对于自己做街头艺人,靳扬坦言身边人大多是不理解的:“街头艺人总是与乞讨、要饭联系在一起,一个研究生怎么跑到大马路上卖唱?”

  “不在街头唱一下,我觉得难受。”在北京地下通道,在巴黎塞纳河边,都曾出现过靳扬的身影,无论是深情民谣、轻快爵士乐还是浪漫法文歌,只要是喜欢的歌曲,他都唱。

  同是街头,却常有完全不同的体验。在法国,课余闲暇时间,他经常去塞纳河边唱歌。因为歌声受到认可,他还在一场巴黎华人春节晚会上策划节目“绽放的青春”,唱着《老男孩》,背景播放大白兔奶糖和大力水手的画面,引起在场许多人的共鸣。而在北京,靳扬和朋友一开始在西直门唱,遭到城管的驱赶,无奈之下转到了地下通道,通道里人烟稀少,歌声没有听众,他渐渐觉得没有意思。

  回到上海之后,他像这座城市无数身穿白衬衫、西装裤的年轻白领一样工作,街头表演更像是一个遥远的梦,直到偶然机会在静安公园看到陆昕一的水晶球表演,惊讶和羡慕的情绪再次涌来。陆昕一告诉靳扬,要拿到证才可以在街头表演,他决心尝试,加入队伍。

  重拾旧梦,方知珍惜。因为目的纯粹,对于街头艺人不稳定的收入,靳扬并不在意。“最少的时候一天只有10块钱,都不够60块的停车费,但最多一次有350元。”在靳扬看来,最重要的是有没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有没有一群愿意欣赏的观众。在虹桥南丰城的一次演出中,靳扬演唱了陈升的《不再让你孤单》献给朋友,靳扬唱哭了,另一位街头艺人画家苏楠也听哭了。

  现在的他时间表很满,不仅在街头演出,还参与一些商演活动的组织和策划,一天经常睡不足五个小时。父母看着心疼,又知孩子执着,甚至劝他放弃现有工作,一心一意从事音乐。

  “音乐对我来说,是空气。”靳扬每年都会在母校同济大学办一场“回到同济表面”演唱会,邀请新老校友开展一场拼盘演唱会,和朋友们分享在街头演唱的经历。在他看来,对音乐的坚持,是一种情怀。

  冲着持证表演规范而来

  一管萨克斯,一个小音箱,一个琴盒和跟前的一小块空地,构成了街头表演者刘晓民的舞台。他表示,“这是最有成就感”的舞台。

  53岁的刘晓民来自湖南湘潭,是第二批持证街头艺人之一。此前,他辗转在湖南多地的酒吧演出,去年从媒体上看到“持证街头艺人”的消息,特意赶来上海报名。持证上岗,让他感到踏实稳妥,能够更安心专注地展示美好的艺术。“我就是冲着持证上岗的规范性来的,自己有本事,就能被社会和市民认可。”

  今年6月1日,刘晓民正式“持证上岗”,他每周演出两到三次,一次两个小时,根据在场观众的口味变换曲目。遇到40多岁的便演奏邓丽君,如果是年轻一点的姑娘小伙,就吹起流行歌曲,如果碰到外国朋友就切换海外金曲,东方西方,古典流行,应对自如。

  在他看来,街头表演最大的魅力在于,可以零距离和任何人互动。有小朋友拿着几块钱跑到刘晓民面前,说演奏的第一首歌外婆很喜欢听,能不能再演奏一次;也曾有一个老太太驻足良久,听着听着眼泛泪花,她对刘晓民说,看到你就想起了我漂泊在外的儿子。

  “给天南地北的人鼓舞,给有心事的人力量。”看到演出过程中,人们自然而然地聚集在周围谈笑风生,这种其乐融融的氛围让刘晓民感到自己被欣赏、被认可。

  当然,表演并非一帆风顺,街头艺人也常遭遇恶劣天气、居民投诉等尴尬。起初在静安800秀也设有一个萨克斯演奏点,但遭居民投诉,称音乐扰民,从此800秀便只安排绘画、手工艺人等“无声的表演”。为使街头表演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每周街头艺人们都会获发一张排班表,在规定的时间段和地点,一周演出两到三次,不能随意更改。刘晓民戏称自己为“带雨星”,有一周他的两场演出都恰逢下雨无法演出,但依然坚持遵守规则。

  刘晓民的另一个身份,是五名持证街头艺人的督导员之一,负责督导艺人的出勤等相关事宜。夏日炎炎,38℃的时候,表演点行人罕至,但刘晓民依然以身作则坚持表演,路过的行人都帮他擦汗。“这是持证艺人的职责,万一有观众期待而来呢?不能让他们失望离去啊。”

  (下转A7版)  (上接A6版)

  从舞台宠儿到街头新人

  今年9月17日起,持证上岗的街头艺人从静安区扩大到长宁区,第三批街头艺人共14人持证上岗,其中70%以上是25岁至35岁之间,为上海这个崇尚年轻和时尚的城市,注入新的力量。

  今年中秋,来自广西桂林的小伙子覃新宇扛着50斤重的大环,在兆丰广场前的空地开始首秀。音乐响起,铁环在覃新宇的手里旋转翻飞、轻巧灵动。随着激昂乐声,覃新宇上环,一圈,两圈,三圈,越来越快,越来越远,时而将一只手背在身后,时而在环上高高竖起拇指,时而以双手双脚为支点在地面快转,一系列动作完成得干净清爽。

  覃新宇并非“素人”。2013年,他被中央电视台发现,一时间成了各大综艺节目的宠儿,作为演出嘉宾参加中央电视台的《我要上春晚》《黄金一百秒》《综艺盛典》等。大环舞蹈、羽毛平衡木、太空漫步、立体魔方……他带着一身技艺来到上海的街头,希望在能人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取得更大的进步。

  街头艺人的身份,近距离的互动,成为全新的挑战。在覃新宇眼中,街头艺人对艺术表现力的考验更大,外界评价也来得更直接。因为不熟悉场地,加上当天现场风大,在聚集观众的经验上又稍显稚嫩,对于自己在街头的首次演出,覃新宇还是留有一些遗憾,但他有信心以后会慢慢好起来,让人“大开眼界、大吃一惊”。

  “大环尽管技术高,但表演来表演去就是一个套路,很难去扩展。”覃新宇不满足于炫目的高难度动作,还在设计、音乐、技术方面不断创新。他时常翻墙看国外网站上的视频自学,并亲手制作道具。一年前,他开始学习动画设计,开发3D互动视频秀,“这种全新的表演形式,将会带来更加丰富的延伸力和想象力。”

  据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介绍,第三批街头艺人年纪更轻、学历更高。随着越来越多有才华的艺人加入,街头表演会越来越常态化。一些街头艺人将自己称为“先行者”,期待相关政策进一步落实。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目击
   第A04版:民生调查
   第A05版:民生调查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文体汇
   第A12版:话题/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动态
   第A14版:跨界/文体汇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银发社区
   第C04版:长命百岁/金色池塘
街头艺人:逐梦一年间
新民晚报新视界A06街头艺人:逐梦一年间 2015-10-18 2 2015年10月18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