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8: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10月21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构建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育链
陆梓华
  每个孩子天性不同,如何发现每个孩子身上不同的创新因子,如何用一双慧眼,尽早发现拔尖人才身上与众不同的潜质,并加以有效引导?创建于1865年的上海中学日前迎来150周年校庆,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等,同时为著名教育家、上中名誉校长叶克平铜像揭幕。此外,该校还邀请全国各地多位知名高中校长和教育专家围绕创新人才早期培育展开研讨。

  7个学习领域,500余个学习模块,工程、通讯、能源、海洋等10多个领域专门课程,与17所高校开展紧密合作……上海中学校长冯志刚介绍,该校已初步构建了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育链。“一只猴子对触手可及的桃子毫无兴趣,让他跳一跳才能够够到的桃子它才会吃,这就要求我们每一节课都要精心设计,要调动学生们的好奇心。”冯志刚强调。来自武汉的华中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周鹏程介绍,在该校理科班,学生在高一便能完成数理化高中学习内容,随后的两年间,学生分散到各个学科学习大学课程,如果兴趣并不确定,那么读两个学科、三个学科也可以。七宝中学校长仇忠海则认为,鼓励学生创新,要为学生和老师提供一个感到“踏实”的环境,敢于将时间花在课题研究上。

  一幅漫画上,孩子们背上书包时,脑袋各种各样,然后到了最后一幅漫画,所有的脑袋成了一模一样的方形……格致中学校长张志敏坦言,看到这样的画面,让他非常痛心。他认为,把不同个性的人培养得更加不同,那才是创新,才是教育的职责。

  上海市实验学校校长徐红坦言,对于拔尖人才是否能够培养的话题,教育界始终有争议。但是,她坚信,创新人才“早期发现”非常重要。由于该校是十年一贯制学校,因此,上实学校坚持对学生进行跟踪,做实证研究。她也希望通过医教结合,与大学的脑科学和心理学等综合研究合力,发现创新人才的特质。

  本报记者 陆梓华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新民眼
   第A03版:习近平访英特别报道
   第A04版:时政·要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新民资讯
   第A14版:互动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专版
   第A18版: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大购网专版
   第A23版:新民健康
   第A24版:热点/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6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7版:财经新闻
   第A28版:财经新闻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汽车周刊
   第B0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3版:汽车周刊/我爱我车
   第B04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第B05版:新民教育
   第B06版:校园内外/新民健康
   第B07版:新民教育/校园通讯
   第B08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9版:新民教育/专版
   第B10版:专版/新民教育
   第B11版:新民教育/专版
   第B12版:留学移民/新民教育
以课改创新的实绩提升办学质量
构建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育链
“同洲共际”捐助希望工程
热烈祝贺上海市第十一届金爱心学生、集体评选圆满成功
新民晚报校园通讯/新民教育B08构建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育链 2015-10-21 2 2015年10月2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