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10月21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新语
“不购物”
华心怡
  华心怡

  “买,买,买”,这个模式,已成为常态。心情好了,要“买”。心情不好,更要“买”。我们将喜怒哀乐,寄情于购物。而每一次血拼,也让我们得到了片刻情感空白的补足。

  对于“购物狂”们来说,斯科特·丹尼米勒是个不可思议的人物。他与妻子及两个孩子商定,一年之内除了必要的食物、日用品、耗材(如汽油)之外,不能买衣服、小工具、电子产品、玩具、书和家居装饰等物品,但是可以花钱在旅游和各种“体验”上。利用他们手上现有的资源生活,而不是去买更多的东西,丹尼米勒说他想带领一家人“活出信仰”。

  丹尼米勒是一位演说家,也是企业培训师。他和妻子在忙碌的生活中,陷入了现代都市人常有的焦虑与浮躁。“如果一年不买任何东西会怎么样?我们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挑战,毕竟我们已经偏离了简单生活的价值观。”

  东西坏了,拿去修。生日礼物,不能以物质的形式出现。儿子生日时,他收到了几张儿童游戏券,这是朋友们送的。女儿生日时,全家人用爸爸长期旅行的出差积分换来一晚度假酒店的住宿。大家发现,在“不购物”的日子,彼此间的相处时间更长了,交流更密切了。他们一起去动物园,一起去社区参加志愿者活动,大大提升了亲子时光的内涵。

  这一年,丹尼米勒家添了四样东西。儿子在棒球队训练需要使用的水杯,还有一双新的网球鞋,旧的网球鞋已经穿不下了;游泳的“脚蹼”给了女儿;还有一台新的吸尘器,因为旧物拿去修的金额更高昂。而妈妈,自然也没买过新衣服。

  “不购物”这段经历,被丹尼米勒写成了书,今年出版后,销量还挺火。孩子们也因此第一次知道了父母的这个计划,他们当年的快乐,并没有因为“不购物”而减少半分。

  购物,能带来慰藉感、愉悦感。在无聊、空洞又压力山大的纷争职场与速食生活中,你自可用“买、买、买”一解愁恼。但有时,简单生活,反而能带来更大的心灵满足。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新民眼
   第A03版:习近平访英特别报道
   第A04版:时政·要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新民资讯
   第A14版:互动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专版
   第A18版: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大购网专版
   第A23版:新民健康
   第A24版:热点/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6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7版:财经新闻
   第A28版:财经新闻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汽车周刊
   第B0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3版:汽车周刊/我爱我车
   第B04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第B05版:新民教育
   第B06版:校园内外/新民健康
   第B07版:新民教育/校园通讯
   第B08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9版:新民教育/专版
   第B10版:专版/新民教育
   第B11版:新民教育/专版
   第B12版:留学移民/新民教育
还有多少职业证书没有取消?
幼儿园跑道应该更“奢侈”
“不购物”
正视老龄化的社会命题
欢乐同学会
网络文学也玩“非虚构”?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7“不购物” 2015-10-21 2 2015年10月2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