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了贵报10月27日A6版上的数篇文章之后,我的感触颇深:因为就在四年前的一天,我和一些路人在浦东新区的康士路上看到一位中年妇女躺倒在路边,口中不断吐着白沫。虽然我和路人都很想帮她一把,苦于我们都没有“互救”的能力,只好拨打“120”求救。虽然“120”出车很及时,但急救车却被堵在拥挤的路上。大约30分钟后,“120”急救车终于赶到了,但为时已晚。该中年妇女虽被抬上了急救车送去了医院,但后来听说她还是“走”了。 如果当时我或者在场帮忙的路人们懂点“互救”的知识,或许这位中年妇女还不至于就这样“走”了。为此,我以为:为了自己和他人安危着想,包括我在内的市民们都该学些“自救”和“互救”的基本知识。
——读者 陈抗美
本报记者 陆常青 整理
感谢读者给晚报提供真知灼见和独到见解。您可以拨打本报读者热线:962555或投稿邮箱:lucq@xmw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