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不清是哪一年吃的泡芙,总之是被西点店门口的“特价酬宾”给吸引进去了,发现特价的唯有“泡芙”,淡黄色,像一朵朵小云,层层叠叠,整齐地装在透明盒子里,泡芙顶端带有诱人的白色奶油。从没吃过泡芙,也没听说过泡芙名字的我,买到手,拿起迷你的一小只,天!重量惊人的轻飘飘,皱眉感叹难怪特价;咬上一口,牙齿舌头完全陷入“甜蜜沼泽”,又一惊,原来泡芙内藏乾坤,那么香浓美味的奶油是钻在肚里内秀的,本来就爱吃奶油的我,因此成了泡芙粉儿。
好奇心使然,去百度了泡芙的历史,发现果然是西方吃法,源自意大利,蓬松张孔的奶油面皮中包裹着奶油、巧克力乃至冰淇淋。传说泡芙16世纪传入法国,是法国皇后凯瑟琳·德·梅第奇发明的。
其实说起泡芙这种曲折离奇的做法,跟我们中国菜里的不少菜相似,比如作家汪曾祺自诩发明了很有意思的“塞肉回锅油条”,“油条切段,寸半许长,肉馅剁至成泥,入细葱花、少量榨菜或酱瓜末拌匀,塞入油条段中,入半开油锅重炸。”一道油肉重彩的菜,有作家掌勺的独特口感,尝起来有“酥脆沼泽”的意思,外层是油条的酥脆和嚼劲,内里是肉馅的软滑与嫩香。据说徐州还有个土菜叫“辣椒塞肉”,就是把大甜椒开个盖儿,肉馅加作料调好塞进去,盖上辣椒盖油炸。这道菜和“塞肉回锅油条”制法类似,味道却大相径庭。同样是加塞做法的西点泡芙,却不适合眯点小酒嚼一盘花生米的老作家的口味,而更吸引热爱西点的甜食控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