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音容(连载7)
杜义德中将:高大魁伟,发短而硬,呈怒发冲冠状
杜义德将军高大魁伟,挺拔如松,眉短而稀,发短而硬。八十高龄,仍银丝如针,呈怒发冲冠状。将军作战,狠且准,勇且猛,攻如锥,守如钉,尤善夜战,人称“夜老虎”,又称“尖黄陂”。凡受领作战任务,将军“坚决”不离口,或曰:“坚决执行命令”;或曰:“坚决完成任务”;或曰:“坚决克服困难”;或曰:“坚决消灭敌人”。故有“杜坚决”之绰号。
解放战争中,杜义德将军出任刘邓麾下六纵政委,王近山将军为司令员。杜脸黑如炭,圆眼怒睁;王面白如玉,笑口常开。故不识者常将司令员误为政委,将政委误为司令员。将军与王近山彼此尊重,密切合作,率六纵突破黄河天险,一战定陶,二战六营集,三战羊山集,捷报频频,将新组建部队打成了主力部队,威名大震。
余秋里中将:喜戴军帽,帽檐上推,朝天翘
余秋里将军中等身材,天庭饱满,眉宇刚毅,任石油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仍喜戴军帽,帽檐上推,朝天翘。虽断左臂,然雄风不减,大气纵横,军人气质依旧。
余秋里将军开会发言,滔滔不绝数小时而不倦,兴之所至,解扣敞怀,脱鞋盘腿,频举右胳臂而手势夸张。将军作报告,常将秘书准备好的讲话稿念个开头和结尾,或弃之不用,主要内容均为自己动手。采访过他的部队作家陈道阔曰:“勤奋使他没有依赖心理,自信使他耻于为人代言。”
陈康中将:高鼻梁,长耳朵,眼角下斜,双眸闪精光。
陈康将军中等身材,建国后先后任十三军军长,昆明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善山地作战,尤善南方山岳丛林作战,人称“丛林猛虎”。
陈康将军观点超前,年逾八十,穿着鲜丽,特立独行。常备行装有紧身红色上衣,蓝底白条运动裤,高级耐克鞋,年逾古稀而生气勃勃,白发苍苍而精神抖擞。
周希汉将军奇瘦,眼光上视,嘴角下倾,自称“天下第一瘦”
周希汉将军瘦高,眼光上视,嘴角下倾,自称“天下第一瘦”。红军时期某日,将军所部俘虏一国军军官,奇瘦无比。周希汉将军见之,与其比肩而立,大喜曰:“这狗日的比老子瘦多了。好啊!老子不是天下第一瘦了。”周希汉将军身经百战,全身无一弹创枪洞。人谓将军命大福大,将军则言:“人瘦,目标小,子弹打不着。”
1930年,徐向前元帅初见周希汉将军,惜曰:“长得单薄些。”将军对曰:“将在谋而不在勇,关云长身材高大,不也曾落败吗?诸葛亮、庞世元长得如何?不也打胜仗吗?”徐向前元帅闻之暗喜,继指地图考将军。是时,将军不识地图为何物,即答道:“我看不懂。你能教我吗?”徐帅闻之又喜。将军又曰:“我肯定能学会,没有学不会的本事。”徐帅大喜,以掌拍其脑曰:“是块好料。”
聂凤智中将,左眼眉心藏一痣,相书谓“黑虎含珠”
聂凤智将军,精瘦、黝黑。左眼眉心藏一痣,相书谓“黑虎含珠”。将军凡与人见面,辄面露丝丝微笑,慈眉善目,亲切可人,若弥勒佛状。凡访聂凤智将军者,无论高官贵人,或普通百姓,将军均来者不拒,热情接待。1986年10月24日,余与同事刘东耕至南京市上海路82号访将军,将军闻门铃,即召见。夫人何鸣欲阻,将军曰:“人家敢按门铃,必有急事,岂能不见。”其时,将军已患肺癌,正发烧挂吊针。见余,仍面露微笑,侃侃而谈,若无事状。将军患肺癌后,人若问之何病,将军必面带微笑,朗声应答:“癌症,不治之症。”故张爱萍将军于北京三零一医院探望将军后曰:“老聂死不了,精神好得很!”
陶勇中将:直鼻梁,厚嘴唇,卧蚕眉,人称“拼命三郎”
陶勇将军,直鼻梁,厚嘴唇,卧蚕眉。作战豪勇,言语粗鲁,性格火爆,临阵常脱外衣,挥战刀,赤膊冲锋,人称“拼命三郎”,又称“傻子团长”。抗日战争时期,陶勇由延安至华东,任新四军二支队参谋长。后东进抗日,为迷惑国民党,陈毅元帅为其改假名“陶勇”。陶勇问何意,陈毅对曰:“陶者,无忧也;勇者,无畏也。”陶勇将军甚喜其意,遂用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