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2015年10月29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小男孩的
报警电话
潘高峰
  潘高峰

  昨天,朋友圈被一则视频刷屏:一个美国小男孩因为思念在天堂的妈妈给911打电话,警察大叔开始以为是孩子顽皮,明白原委后,用最暖心的方式帮助了孩子。据说这是真实故事改编的。

  感动之余也不由思索,这事发生在上海,会怎样?以我对上海110报警台的了解,也许不会有这么戏剧性的故事发生,但同样不会置之不理。这是一个让人感到矛盾的答案,理智与情感之间,暖心的故事谁都喜欢,但那真的不是110的分内事。

  每年“110宣传日”,各地媒体关注的话题相当统一:非警务类报警太多,110负担过重。在上海,超过六成的报警是非警务类的,在其他城市,这个数字还要高。不堪重负的武汉警方此前甚至公开表示:110不再“有求必应”。

  去年,松江曾有一则报警“天雷滚滚”:一男子拉肚子拨打110求纸巾,更让人震惊的是,指挥中心居然派警了!报警记录单在网上曝光后,迅速引来市民热议。但这只是110众多奇葩报警中的一个罢了。上海警方官微“警民直通车-上海”曾经梳理过多个“110‘报警之最’”,不少令人哭笑不得:

  一个三四岁的小孩拨打110报警,称在看电视,但没有动画片,接警员面对幼稚的声音,只能温柔地告诉她去找妈妈;

  一名酒醉者报警,不停地说着胡话,接警员播放提示语音,告知其不要骚扰110,结果报警人却自说自话地与系统语音进行对话,还浑然不知;

  家中IPTV接收器坏了,要求民警上门,告知非警方受理范围后,市民要投诉接警员,随后又打110称电信部门的报修电话太复杂听不懂,于是接警员自行拨打了电信报修电话,记录操作步骤后告知报警人,事后,报警人来电要求表扬;

  2011年,媒体报道了部分“水货”手机无法直接拨打110之后,当晚7至8时,许多人拨打了110报警电话,只为试一试……

  大量非警务类报警造成110线路紧张,但仔细想来,民众依赖110,折射出的是选择求助渠道有限、对其他部门信任度有限的现实。这一点,光靠呼吁善待警务资源难以解决,而需要小政府、大社会的真正变革,孕育成熟的社会组织,才能将拥堵在110线路中的矛盾拆解、消化。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新民眼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民生速递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新民资讯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互动
   第A19版:专版
   第A20版: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资讯/市场之窗
   第A25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6版:时令/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新民环球/讲坛
   第B03版:新民环球/讲坛
   第B04版:博览/新民环球
   第B05版:大虹桥专刊
   第B06版:大虹桥
   第B07版:大虹桥
   第B08版:大虹桥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11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12版:美食大观/好吃周刊
   第B13版:新民楼市
   第B14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5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16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替考入刑将惩处舞弊纳入法治轨道
小男孩的 报警电话
“纸”包不住火
吉尼斯被谁玩坏了
广告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7小男孩的
报警电话
2015-10-29 2 2015年10月2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