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家欢喜几家愁
10月下旬至今,众多国产文艺片开始冒头,包括《心迷宫》《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喜马拉雅天梯》《回到被爱的每一天》《山河故人》等片最近纷纷上映。文艺片突然扎堆,让人有些措手不及。虽然很多影片质量不俗,但彼此撞档,颇有些自相残杀的味道。
在文艺片整体处于市场弱势的情况下,就内部而言,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忻钰坤处女作《心迷宫》,以良好口碑逆袭大片聚集的后国庆档,斩获了976万票房;而李睿珺导演的《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票房仅有70万。王小帅和贾樟柯同为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闯入者》首日排片约为1%,《山河故人》则有10%,并在第二天就突破了1000万大关,超过了《闯入者》的总票房。
为何同片不同命
之所以“同片不同命”,还在于“好不好看”的问题。导演曹宝平就曾表示,不愿为了迎合艺术电影的手法,而刻意去拍一部很闷的文艺片。因为,“没有人说过一定要闷闷的才是艺术,好电影,直说就是要好看的。”
拿《山河故人》为例,该片开局不错,上映7天票房2305万,是贾樟柯从影以来最卖座的片子。但从第二日开始,影片的排片率开始下降,口碑并没有如片方所愿大规模扩散,导致上座率不佳。资深院线人士高军分析称,《山河故人》参赛戛纳打响的知名度,以及宣传时凸显的“跨越时间、跨越年龄”的爱情,是影响到它首日排片的主要因素。但尽管其已经是老贾最具“商业气质”的影片,但依然难舍他浸淫多年的“文艺闷片”感觉,无法受到市场认同,以至于人气降低。所以别老抱怨院线不给排片,还是该从影片自身找找原因。”
找准买点是关键
专家认为,在观众审美高度好莱坞化的今天,文艺片也需要迎合观众口味,用更为强烈的戏剧冲突,来吸引他们走进电影院。《夏洛特烦恼》的营销方曾经透露了一个票房大捷的经验,即对于一个体量较小的电影来说,卖点有一个足矣,但必须让观众们都认可这个卖点。例如放大了类型元素的《烈日灼心》,拿下1.49亿多的总票房,是《聂隐娘》的三倍;“小黑马”《心迷宫》也有类似的经验,“中国版《罗生门》”、网状叙事是它独特的卖点。
昨日,包括万达、联和、浙江时代、幸福蓝海、太平洋等在内的多家院线回应了贾樟柯的呼吁,答应在本周五、周六、周日3天(11月6日至8日),为《山河故人》留出最少6%的排片空间。院线的支持、观众的认可是中国电影多元化发展的基础,但最主要的,还是要看导演本身,如何用创意的手法、吸引人的故事,来吸引观众口碑,撬动市场。
本报记者 张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