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权威声音~~~
权威声音~~~
权威声音~~~
权威声音~~~
权威声音~~~
权威声音~~~
     
2015年11月17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权威声音
警惕“反作为效应”
顾伯冲
  何谓“反作为效应”?简单说,就是为官者常常事不尽做,功不全用,保存一块“自留地”,以作为“立于不败之地”的资本。一些主管部门和业内官员对自己分管领域存在的问题,不是凭着高度负责的精神去最大限度地解决,而是人为地留些“尾巴”,养灾自重、养难自重、养患自重,以图得到重视、得到经费、得到擢升。

  对照现实,有的部门总喜欢未干先吹,不是吹功劳,而是显摆工作有多棘手、难度有多空前,到头来工作进展轻松,还不是因为“领导指挥有方、众人精诚付出”?有的地方为应对突发性灾害或者社会治理问题,成立临时协调机构,集中力量进行处置,个别人不愿速战速决,生怕事了“庙”散,宁愿延误工作进展也要占住位子。种种怪相,无非是为了以工作之“艰辛”、付出之“巨大”,垒高自己的“功劳碑”。问题就在于,是真的本领强、干劲大吗?

  “反作为效应”之所以受推崇,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官员职责不明确,失职没追究,渎职无处理。有鉴于此,当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重要作用,让群众知晓干部在做些什么、完成得怎么样,让百姓积极参与监督、批评。也要从制度上厘清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定明确详细的行政流程,并辅之以科学严谨的绩效考核,加大问责力度。尤其是,对办事拖拉、推诿塞责、失时误事的干部要坚决问责,隔断他们的上升空间。

  (顾伯冲 刊今日人民日报 本报有删节)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互动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电力专版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专版
   第A23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4版:健康+/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6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财经新闻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专版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
   第B04版:别处风景/新民旅游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广告
琅琊山何苦去傍《琅琊榜》
选择困难症
墓志铭的启示
警惕“反作为效应”
挑战雾霾
从一则“教赌”小广告谈起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警惕“反作为效应” 2015-11-17 2 2015年11月1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