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在小区散步,一辆停放着的小轿车的车门玻璃上插着一张名片大小的小广告,上面红底黄字好像写着一个“赌”字,挺抢人眼球。顺手拿过来一看,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光天化日之下,居然有人肆无忌惮地散发着这类玩意儿,胆子也真够大的了!
什么玩意儿?——教人赌钱,而且担保学会了能“逢赌必赢”!
赌博自古以来都是被人唾骂的可耻行为。自己干了不算,还要“教”别人,甚至还敢四处发广告“招生”,就差没挂出“赌博学校”的牌子了——这不仅是没有羞耻之心,而且算得上胆大包天了!
然而,这个发广告的胡某人还自有他的逻辑。他也同意“最好是戒赌”,甚至把他的电话称为“戒赌热线”,但是(重要的是“但是”之后),“实在戒不掉就得学几招”,而且,“要学就学真功夫”。看来,胡某之流也不得不承认赌博不好,应当“戒掉”,但倘若“戒不掉”呢?就得跟着他“学”了,“深入虎穴”,以毒攻毒,“让您了解什么是逢赌必赢”。他才是你的指路人,他才是你的大救星,甚至如他所说,他才能“改变你未来的财富和命运”。不要以为他这一派“胡”言只配让人嗤之以鼻,它对有些人,至少对那些陷于赌博深渊不能自拔的人,那些整天做梦发财难以清醒的人,那些糊涂幼稚什么稀奇古怪的事都想试一试的青少年,还是会有一定的吸引力的,它的严重危害也正在于此。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胡某之流所标榜的“服务范围”包括“各大媒体、企事业单位、娱乐场所”,他们还可以承接各类“牌技、揭秘演出”。我估计,接受他们“服务”甚至邀请他们去“演出”的单位肯定不多,但识不破他们的乔装打扮,上了他们改头换面的“游戏”、“演出”等等骗局的当的人还是会有的,否则他们怎么生存下去呢?
“黄、赌、毒”是具有严重腐蚀作用的社会毒瘤,这一观点是人们普遍认同的,有关部门也始终在与之作坚决斗争。但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惩治力度还不够大,发动的面也不够广,尤其对它的危害性不如对一些杀人、放火案件那么重视,就有可能招致人们忽视。于是,有些地方,有些时候,它们就有滋长甚至泛滥的危险,以致连胡某这类家伙也敢发小广告招摇撞骗。这应当引起我们严正注意,也应当引起有关部门关注,尽快采取措施坚决予以取缔。
一些娱乐场所,尤其是棋牌室和游戏机房,一定要明确划清正当娱乐与赌博的界限,还要有效地予以监管,至少不能让胡某之类如此肆无忌惮地胡作非为,这也关系一座城市的面貌和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