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如果去安徽绩溪,大多都会去瞻仰上庄镇的胡适故居。其实胡适出生在上海(1891年12月17日)大东门胡家与他人合股经营的“瑞馨泰”茶叶店里,排行第四,取名嗣穈。其时,他的父亲胡铁花正在淞沪厘卡总巡任上,已49岁了;母亲冯顺弟才18岁,是铁花的第三任妻子。
胡铁花是位清官、能吏,翌年1892年被调任台湾省台东直隶州知府兼全台营务处总巡。娇妻、襁褓中爱子无法随行,他就权且将他们安置到胡家茶叶生意(制作,销售)的基地浦东川沙。“先有胡万和,后有川沙县”,“万和茶庄”(此店面现尚存,为一家劳保商店门市部)虽宽大,但都是男佣工,不便女眷入住,于是便租赁川沙城厢大宅院“内史第”前进厅屋临街的一间厢房,安置了她俩。
“内史第”是清咸丰举人内阁中书沈树镛的府第。新中国第一任政务院副总理黄炎培1878年诞生是处,并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代,他的祖母和外祖母恰是沈树镛的一对胞姊妹。这座大宅院,也是宋庆龄的诞生地,并和她的三姊妹等度过了童年时代。宋氏三姊妹的母亲倪桂珍(1868~1931)是川沙人,1887年与海南文昌人传教士宋耀如在上海结婚,1890年搬回川沙,租赁“内史第”前进厅屋沿街的西南侧厢房与楼房,住了13年。但是“内史第”现今只剩第三进院落了,因为是“黄炎培故居”(陈云题写门额),作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被精心地保留下来了,殊不知它曾是近现代中国名垂青史的三位名人留有深深痕印的故居。
后来,胡适经常对他的左右人说,倪桂珍是位美女,面容姣好,高挑且佳健。
正是胡适“竹马”之年,1893年2月,母子俩被接到台湾团聚了。聪慧的幼子深得父亲钟爱。在知州府署里,胡铁花军政倥偬中“把教我母亲的红纸方块字教我认。父亲作教师,母亲在旁作助教。我们离开台湾时,她认得了近千字,我也认了七百多字”(胡适)。但这种平和温馨的日子只维持了一年略多的时间。随着甲午海战中国惨败,《马关条约》签订接踵而来,宝岛陷日,胡适一家坠入苦难的深渊。
乌云覆罩台湾前夕,1895年1月,胡铁花遣他四堂弟、三子,护少妻幼子返大陆绩溪老家,并付予一遗书:“儿天资聪明,应令读书”。自己则留在孤岛绝地,与台工部主事丘逢甲、台南新军统领刘永福等爱国志士誓盟,抵制割让,武力抵抗。6月,台北、基隆已为北白川能久亲王率领的日军占领了,兵锋直指台中、台南。刘永福宣言,“为大清之臣,守大清之土,分内事也!”胡铁花抱病策马去台中,筹集弹药、粮草,然汇合刘永福,苦守安平。但是此际胡铁花患可怕的热带脚气病,已病毒攻心,上吐下泻,双腿浮肿,致心率衰竭,几近瘫痪了。刘永福于8月18日,派人护胡铁花渡海峡,送到厦门。21日抵厦,仅一天殉国了。遗孀冯顺弟受朝廷册封三品夫人,那只钦赐诰命箱,至今还保存在上庄胡适故居中。
胡铁花遗体二子嗣秬(绍之)扶柩转川沙返绩溪(朝珠、日记、文稿留存川沙万和茶号),葬于上庄村外将军降山祖坟地。近一个世纪平安长眠,但在“文革”时遭乡人盗掘了,传言胡铁花死于非命,是装了颗金头颅下葬的……正应了墓碑两侧一副挽联:“人心曲曲弯弯水, 世事重重叠叠山”(胡适书)。
故乡上庄,胡适从4岁开始,在“慈母也严师”的年轻寡母精心培育下,生活了9年(1985~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