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不能成为“第一”时,是否甘为“第二”?“第二”有什么样的价值?自然界中,在胡蜂袭击蜜蜂蜂巢时,一只工蜂会冲上去死死缠住它,更多工蜂则会紧跟而上,最终靠集体力量战胜胡蜂。正是众多“第二”,成全和光大了“第一”的价值,共同铺就了通向胜利的道路。
“风行草偃,从化无违”,社会道德的拔节既需要“风行”,也离不开“草偃”。江苏南京,听到电台播发有人抢劫奥迪车的消息,多名出租车司机协助警方围追堵截。河北保定,“良心油条哥”刘洪安拒绝用剩油炸油条,他带了这个头,越来越多油条店不再重复使用剩油。无数事实表明,正义所以能战胜邪恶,善美所以能战胜恶丑,就在于众多“第二人”一起汇成正能量的洪流。
做“第二”不是盲从,而是一种正向价值的选择,择其善者而从,择其不善而改。别人送礼请吃自己也不闲着,只会使违纪违法绵延不断。如果第一人挤占生命通道,众多“第二人”视其不善而不从,生命通道怎会屡被挤占?如果第一个人哄抢交通事故中散落的物品,“第二人”站出来制止而不是抢得更猛,是不是就能隔断哄抢的传播链?好风气要靠每个人来坚守,每道“梁”都顶得住,无论是政治生态还是社会风气,才不会出现裂痕和塌方。(刘根生 刊今日人民日报 本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