霾锁京城,段子盛行。这两天有个帖子刷了屏:1937年12月,切尔西主场迎战查尔顿,比赛因雾霾提前终止,查尔顿门将萨姆·巴特拉姆毫不知情,一直留在场上守门,直到工作人员锁门时发现了他……
初始,以为段子。一查,真人真事,出自巴特拉姆的自传《靠自己》。去年6月,澎湃新闻刊载了书中巴特拉姆的回忆:我洋洋得意地想,小伙子们肯定是在猛击那些领退休金的人(译按,指切尔西队),我同时不停地跺脚保持体温……时间流逝,我几次走到禁区边缘,向那每时每刻都在变得浓密的雾中张望。可我还是什么都没看到。切尔西的防守队员们肯定被我们搅得手忙脚乱。很长一段时间后,雾中浮现一个人影:一个警察,他目瞪口呆地注视着我,似乎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事。“你在这儿干嘛?”他喘着气说。“比赛十五分钟前就停止了,球场都空了。”
如此雾霾赛事,发生地点在英国伦敦,时年1937年。著名作家狄更斯有本小说《雾都孤儿》,写于19世纪30年代,这足以说明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兴起,蒸汽机、煤的广泛使用,伦敦为雾所困。
一提到伦敦的雾霾,不能不提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仅在1952年12月5日到8日这4天里,伦敦市死亡人数就高达4000,他们或死于支气管炎,或死于冠心病,或死于心脏衰竭,或死于结核病,全与呼吸有关。更可怕的是,在此后两个月内,又有近8000人死于呼吸系统疾病。10年后,伦敦又一次发生烟雾事件,1200人非正常死亡。
伦敦终于痛定思痛。具体做法有四个方面。一是立法。1956年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出台。1974年出台《空气污染控制法案》,1995年出台《环境法》……二是执法出重拳,绝不让法律法规悬于半空。三是使用新能源,以及清洁空气手段更新换代等等。四是政府率先垂范,民众积极响应,媒体履行监督职能。
从1952年的致人死亡,到上世纪70年代摘掉“雾都”帽子,再到现在的PM2.5浓度往往只在25微克/立方米左右,从中我们可看出,治理空气污染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没有刮骨疗毒的勇气,壮士断腕的魄力,决不妥协的推动力,以及只争朝夕的危机意识,好空气就不可能降临,我们将付出更惨烈的代价。
习近平同志曾说过,“北京乃至全中国都能够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让孩子们都生活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之中。这是中国梦中很重要的内容。”诚然,雾霾萦绕的中国梦不是清晰的中国梦,不除掉心肺之患的中国梦不是健康的中国梦。真签下“提头来见”的军令状,雾霾终会成为文物,供人们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