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岁的老诗人圣野,在民国年间已出版三部儿童诗集。这三部童诗集,已成为研究我国早期童诗创作的珍贵史料。1942年抗战时期,圣野于《前线日报》上以周大鹿原名,发表了第一首儿童诗《怅惘》。之后,他大胆向《新民报》(《新民晚报》前身)副刊“夜光杯”投稿,儿童短诗《他睡》《感情的花朵》等得以发表。1947年8月,圣野出版了第一部儿童诗集《啄木鸟》。集子中的五十七首短诗,已初显圣野儿童诗特色。集子中有一些讽刺诗,亦以儿童口吻写出,如讽喻国民党当局滥发纸币的《印钞机谣》:“印钞机/摇呀摇呀/白的进去/花的出来。印钞机/摇呀摇呀/信用进去/强盗出来”。这些诗,是圣野儿童诗写作的最初成果。诗评家刘岚山看到《啄木鸟》后,用方元笔名在《夜光杯》上撰文热情推介,这是对圣野儿童诗最初的评论文字。1948年3月,圣野出版了第二部儿童诗集《小灯笼》,计有童诗三十六首,都以“小妹妹”为小主人公。这些诗,既充分展示了圣野儿童诗的写作才华,又显示其亲切、生动、贴切的儿童诗独特写作风格,写出了儿童眼里的大千世界。这册《小灯笼》,得到颇多赞誉,著名九叶诗人唐湜在当时的《中国儿童时报》上专门写了诗评。同年,圣野以《列车》为书名,出版了第三部诗集。这时的圣野,结识了公刘、田地等一大批诗人,视野更开阔。从《列车》的诗作看,其创作显然有了突破。他的观察,不再停留在表层,而是融入自己更多的思考。他对丑恶现象的揭露,对社会的批判,都有了更大的容量与深意,而又不失儿童诗的意趣。如:“狗咬醒了黄昏/黄昏又咬醒了我”(《黄昏》);如:“我穿着衣服/像穿着一身荆棘/一身的蛇”(《黑夜》)。从《啄木鸟》《小灯笼》到《列车》,可清晰看出,圣野在儿童诗创作上,一步步留下由浅渐深的印痕。可以说,圣野是我国早期儿童诗写作的开拓者和践行者,是至今健在的最为年长的老一辈儿童诗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