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去年首届峰会,乌镇本身的智慧进程,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乌镇管委会旅游发展部部长顾守菊对记者表示。互联网,已经成为乌镇的新基因。乌镇,已经不只是一个单纯依靠传统旅游的景区了。
云端诊疗
12月7日,全国首家互联网医院在乌镇正式上线“开诊”,同时推出医院官方网站与“乌镇医院”APP,为全国公众提供以复诊为主的在线诊疗服务,“可以说这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医院。”桐乡市长盛勇军说。
乌镇互联网医院建在乌镇大桥边,原来是一间羊毛衫厂。记者发现,这里看不到传统的门诊科室、挂号窗口,取而代之的是借助现代化手段的云端诊疗——远程视频复诊、电子病历共享、电子处方和在线医保等,都能通过互联网医院实现。
在乌镇互联网医院三楼远程诊疗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桐乡居民胡晓丽,正在通过乌镇互联网医院的远程视频系统,接受上海同济医院普腹外科主任医师施宝民的在线诊疗。通过共享胡晓丽的电子病历,施宝民给出了下一步的诊疗方案。“原来不用坐高铁,就可以看好病了。”胡晓丽说。
12月10日,著名心血管病专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院长王建安教授根据患者线上提供的检查化验资料,为复诊患者开出全国首张互联网在线处方。“中国目前平均每5个成人中有1名患心血管病。因此我们开创性地去尝试拥抱互联网诊疗,对医、患都有很大意义。”王建安教授表示。
桐乡市长盛勇军说,未来几年,乌镇互联网医院将以乌镇为中心,通过互联网连接全国医院、医生、老百姓、药品体系和医保,建立起一个新型的智慧健康医疗服务平台。
创业热潮
“过去,乌镇‘有出息’的年轻人都去上海或杭州工作,现在‘有出息’的标准变了,年轻人留在乌镇创业或者开民宿成为热潮。”乌镇副镇长陈东旭告诉记者。
12月12日上午,乌镇子夜路上的凤岐茶社正式开业,这是一家创客中心,以“线上+线下”模式为桐乡本土大众创业以及传统产业“互联网+”发展提供帮助与服务。而距离凤岐茶社500米,是另一个今年开业的创业孵化中心“CIFC乌镇金融中心”。记者在CIFC乌镇金融中心看到,这里建筑面积达3000余平方米,拥有咖啡馆、项目路演大厅、众创空间、孵化器等。创业创新项目可以入驻孵化,免收租金,还可以免费获得相关创业服务。昨天下午,乌镇金融咖啡项目路演厅内,第7期路演沙龙《互联网+创投项目》热闹开幕,近30人参与讨论。
“我做的是传统服装,但现在我们也要谋求转型。”参加此次沙龙的“乌镇”服装品牌创始人、嘉兴格特兰制衣有限公司总裁姚云飞告诉记者,他的公司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乌镇企业,从事上世纪七十年代创建的传统行业,他希望可以抓住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契机,充分运用“互联网+科技+传统企业”的转型,将现代科技融于传统服装行业。比如“乌镇”旗袍通过数字化展示、搭配及互动体验,以O2O营销颠覆传统零售模式,并进行个性化定制等。
今年9月,浙江省批复同意设立乌镇互联网创新发展综合试验区,将要以乌镇为核心,辐射周边,打造浙江省信息经济发展的示范区、全国“互联网+”发展的先行区。很多互联网项目闻风而动。桐乡商务局的张颖告诉记者,如今几乎每天都有人主动找上门“求考察”,已经有人将乌镇称为“互联网特区”。
智慧养老
乌镇虹桥村的每户村民门牌下,都印有一个专属二维码,村里的工作人员只要扫一扫,即可了解该房屋住户的详细情况。
家里有几个老人,老人的健康状况如何?生活有没有困难?“以往我们要了解村民的情况,需要向不同部门要信息,而现在所有信息都可以轻松掌握了。”乌镇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老人还可以在家中子女的帮助下,通过微信书记、微信镇长功能和镇、村主要领导直接对话。
记者来到乌镇新建成的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这里不仅可以为老人提供文体活动、健康检测等服务,还通过“互联网”与“物联网”技术,利用智能居家照护、远程健康照护等设备,让老人在家中就能感受到便捷的养老体验。
在现场记者看到两块特殊的显示屏,左边屏幕显示有乌镇老人的各项数据分布情况,右边屏幕是乌镇地图,接入系统的老人位置都在这张地图上标识出来。一旦有绿色标识变红,就有专人行动起来。“我们通过特制的看护设备接入,比如门上的磁条、可穿戴设备等。如果老人的血压情况,或是在家里的活动情况有异常,地图就会跳出红点,我们会第一时间通知他们子女。如果情况紧急,我们的系统接入了当地的120平台,能第一时间救护。”
目前乌镇已有近150位老人体验到了这样的智慧居家养老服务。
特派记者 程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