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我们会划分现实经济和虚拟经济,现实社会和虚拟社会,现在两者之间很难割裂,经济、社会、文化都在互联网影响下发生重构,太多议题可以关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周葆华坦言,我国网民超过6亿,是全球最大的网络社会,互联网不仅是个技术、经济话题,而且是整个社会运行的基础设施,一种渗透性的生活方式。
关于网络安全,周葆华教授指出,伴随大数据发展,市民生活日益数据化,衣食住行都依托网络平台和载体,网络安全不仅与个人切身相关,还涉及机构、国家及全球层面,不能一概而论,但是要以发展的眼光处理安全问题:“不存在绝对安全,但通过提升网络素养和完善互联网法规,寻求资源便利与隐私安全的平衡。”
“期待本届世界互联网大会,除了经济话语外多些文化话语,除了发展话语外多些反思话语。”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教授将参加“互联网文化与传播”论坛,参与“中国文化网络传播”议题的讨论,他透露,同场嘉宾将就互联网+国学、互联网+东方智慧等话题展开讨论,而如何将中国文化中的共享精神、契约内涵通过互联网向外传播,也是焦点之一。
“过去传播中国形象,比较重视海外主流媒体的声音,但我希望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社交媒体,更直接地了解国外普通人对中国的认知与评价。”张志安教授强调,这种直观方式更有助于发出中国声音、传播中国文化。 特派记者 范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