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专家们对“送礼”有不少研究。比如说,有一个实验针对122名大学生,要求他们互换礼物,然后说出送礼前与后的感受,是否和送礼一方拉近了距离等。
这个实验结果使专家们深感意外,因为普遍的看法是送礼要送受礼者喜欢的东西。我倒是有一个亲身经历可以印证上述实验结果——某年我过生日,一位朋友送我一张饭店的礼品卡,特别向我推荐这家饭店的烟熏鲳鱼。我吃得津津有味,至今,我一直记得这位朋友的礼物。
有些人喜欢在送礼时加一件小玩意以增添情趣,比如说在白兰地酒的礼品盒上放上一支式样新颖的钢笔,或者在精致的巧克力礼盒上附上10元星巴克的代用券等等。
最近的研究显示,受礼者并不欣赏这种捆绑式的礼品,他们会下意识地把两样东西的价值平均化,这样,那件小玩意非但没有增加,反而降低了你礼品的价值。
所以,送礼并非越多越好。
送礼给男人(特别是男朋友)更是要特别注意。专家们调查过多名男女情侣对对方所选择的礼品的反应。
有一项发现颇为有趣,女人收到不合适的礼品,并不会影响她对双方关系前景的看法,男人则不然,不合适的礼品会使其很敏感,产生一种自己是另类的感觉,自然也会影响他对双方关系前景的评估。
专家支招说,送男人礼物最好从双方有共同点的地方去考虑。
例如,男女双方都喜欢游泳,那么,送一副高级的、带有偏振片功能的游泳眼镜是一个绝好的选择。
时下,一种新颖的送礼方式开始流行:那就是以受礼者的名义向社会作一个捐赠——它可以是一套给贫困地区学生的课本,或者是捐赠现金支援急需动手术而又无力支付费用的病人。
然而,众多受礼者却表示宁愿收到实实在在的礼物。有人称,即使是最普通不过的旅行包也表示了对方的一片心意,而不是像“捐赠”一样纯粹是道义上的承诺。
专家们认为,关系较远的人,夫妻之间的送礼,送捐赠物并不合适;相反,非常亲密的朋友不会反对接受捐赠物,而父母亲则非常乐意看到孩子们送给他们捐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