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2: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2月18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师傅
刘向东
  刘向东

  春节师傅托人送来一盆君子兰。我小心翼翼放在桌上,那浓绿厚实的层层叶片时而幻化出师傅坦荡憨厚的音容笑貌,时而浮现出一幕幕带我办案的情景。

  那时我二十出头,刚进机关时并无固定的师傅,只是老科长关照说只要虚心,跟谁都一样。而我也不分辈分和年龄,凡是比我早进机关的我都叫师傅。因为师傅的称呼是那个年代彼此照面的口头词,也是新同志对老同志的普遍尊称。也许这一称呼有着特殊的意义,我一叫师傅,不管是谁对我都会悉心指教。由此我不仅很快掌握了业务技能,而且也由衷感受到了同事们之间的真挚和温情。那些日子正是反贪肃贿打击经济犯罪的关键时期,经常要通宵加班,我们这些小青年也不分你我,谁缺人手就跟谁,谁就是师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办案的连续性,我便有了固定的师傅。

  我的师傅有个闻名的绰号叫“阿发毛”。听科长说“阿发毛”可是上海滩响当当的人物。不论是与人打交道,还是办案抓罪犯,几乎无人可比。果然,有天去几家单位办案,让我大开眼界而佩服的是所到之处根本不用出示证件和介绍信,也不论对方是领导,还是职工,他们一见师傅就像见了久别重逢的朋友似的喜悦无比。那种热情和默契反而让我觉得对方不像是严肃地配合我们执行任务,倒像是朋友之间的帮忙了。有位保卫干部告诉我说,“严打”时,小流氓们一听说“阿发毛”来了,就会闻风而逃,但最终都逃不出我师傅之手。于是行业里有了“罪犯捉不到,就找‘阿发毛’”这一说。有次,跟师傅去外调在火车站候车,眼看要进站了,可师傅笃悠悠地朝旁边的小卖部走去。我以为他去买香烟,可定睛细看,只见一青年朝人家衣袋伸手的刹那被师傅一把抓住。师傅把他拉到一边横眉怒目地训斥道:“手痒,想吃铐子啦。”事后我纳闷,我们是抓贪官的,怎么也抓小偷呢?没等我开口,师傅说:“坏分子把手伸进人家袋袋里,哪能不管呢?”看着师傅一脸严肃,我无语之中顿感钦佩。

  在我心目中,师傅的秉性和魅力就是疾恶如仇,伸张正义。尽管那时的执法环境不如今日,干扰办案的压力也错综复杂。可师傅一旦抓住线索就紧咬不放,如同“拼命三郎”,不查个水落石出决不罢休。记得在调查某要案中,师傅对某领导受外界干扰而犹豫不决的态度大发脾气予以争论,还瞪眼拍胸表示:“查错了,我负责。”当时我想,师傅还是编外的借用工人,竟敢拍胸担责也太有气魄了。而后来的调查证明师傅是对的。当我们拿到批准逮捕书的那一刻,师傅一边为我冲着咖啡,一边兴致勃勃地哼起了解放军进行曲······还说,咱当过兵的人不管是遇到困难,还是庆贺胜利,都该唱唱进行曲。

  师傅双目犀利胡子浓密,看似粗犷,却也高雅有情调。尤其对花鸟鱼虫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还专门培植不同品种的君子兰,以送友人。但让我最愉悦的还是他带我去品咖啡看演出。而每次他都要打扮一番,或身着风衣像《追捕》里的矢村警长,或西装领带是个“老克勒”。趁着悠闲,偶尔也顺带抓个小偷小流氓。随后指教我说不同场所不同人群都是历练“火眼金睛”的好目标;不同行当不同知识都是丰富“侦查预审”的好材料。但这种教导的日子并不长,师傅被调任追捕大队长后就很难见到他,我几次想去求教,都因他在执行追捕任务而未能如愿。

  今天,师傅退休了。相聚时,他拍拍我肩膀说:“你也成师傅了,严字当头就能出高徒呀。”此刻,静静地端详着生机勃勃的君子兰,耳边又响起了师傅的谆谆教诲……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互动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健康+/新民健康
   第A19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0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04版:博览/新民环球
   第B05版:好吃周刊
   第B06版:我家厨房/好吃周刊
   第B07版:广告
   第B08版:资讯/市场之窗
“二孩”风云
师傅
“灶头间”诞生的神奇
学会低头
换个语境看“清高”
结缘一棵黄花梨
扫一扫,关注“夜光杯”
冬意杭城
新民晚报夜光杯A22师傅 2016-02-18 2 2016年02月1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