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需妖魔化任何食物
《2015-2020年美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到了所谓饮食模式或者膳食模式,主要指各类食物的数量和比例,也涉及到烹调加工方式和食物分配方式。它是评价饮食健康程度的最重要概念。模式正确加上数量合理,营养问题就基本上能让人放心了。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安全专家范志红认为,膳食整体要比某一种食物重要得多,就像一个乐队,听众关心的是它的综合效果是否美妙,而不是某一种乐器是否特别强大。可是,这个整体的概念,很多人完全没有。人们经常问“吃这个食物会胖吗?”而很少有人会问“我每天吃的这些食物加在一起,整体效果会不会胖”。人们也经常说“吃这个健康吗”?而很少问“吃多少才合理”。
每类天然食物对人体有不同益处。营养学专家表示,只需做到食物多样,合理安排各类食物的比例,就能够达到营养平衡,无需妖魔化任何一类。多吃不好,不等于少吃也不好,比如说,红肉每天吃1斤不好,不等于吃1两也不好。只吃某一类,必然造成营养不良。
营养素密度与能量有关
和以往的版本相比,《2015-2020年美国居民膳食指南》更强调“营养素密度”。营养素密度,指食物中某营养素含量与其能量相比,满足人体营养素供给的程度。同类食物中,脂肪含量较低或糖含量较低食物营养素密度相对较高。
按营养素密度来选择多样化的食物,就是说谷类、薯类、豆类、果蔬、鱼肉蛋奶等各种食物都要吃,品种要多样,但每一类食物都选择营养素密度高的食物。比如说,各种粮食的热量值大同小异,那么只要优先选择其中维生素含量最高的全谷杂粮,营养素密度就提高了。又比如说,在全脂酸奶当中,B族维生素和钙的含量差异不大,那么选择加糖少的品种,营养素密度就会高一些。肉类选择脂肪含量低的,营养素密度就会高一些。
一般来说,只要食物中添加的纯脂肪(包括炒菜油、起酥油和肥肉等)、糖和精白淀粉多,那么食物的热量就会上升,营养素密度就会下降。“什么叫做垃圾食品?就是那些营养素密度很低的食品。营养素密度低意味着这种食物让人长肥肉的能力强,而提升活力和修复身体的能力差。这样的东西当然不值得多吃。”营养专家如是说。
本报记者 陈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