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周克希的普鲁斯特译文是对现代汉语的一份贡献
~~~周克希的普鲁斯特译文是对现代汉语的一份贡献
~~~周克希的普鲁斯特译文是对现代汉语的一份贡献
~~~周克希的普鲁斯特译文是对现代汉语的一份贡献
~~~周克希的普鲁斯特译文是对现代汉语的一份贡献
~~~周克希的普鲁斯特译文是对现代汉语的一份贡献
     
2016年03月27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追寻逝去的时光〉读本》:用简约享受奢华
周克希的普鲁斯特译文是对现代汉语的一份贡献
涂卫群
  ◎ 涂卫群

  生活于19、20世纪之交的法国小说家马塞尔·普鲁斯特,以他的长卷《追寻逝去的时光》,成为法国文学的象征。正像我国的《红楼梦》,《追寻》是一部文化百科全书式的小说,纳入了法国文化古往今来方方面面的成果,不同层次的审美趣味,特别是代表了法国文化至高精神境界的建筑、绘画、音乐、戏剧艺术。普鲁斯特不只通过艺术借境的方式引入前人的作品,而且参照不同门类的艺术构筑小说。与通常的汇集各种知识的百科全书不同,文化百科全书式的小说,将文化融入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的日常生活细节里,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人物生活的世界,与他们一道体验美与爱,及人世沧桑之变。

  《追寻逝去的时光》共七卷,译林出版社1989至1991年出版的中译本字数约244万字。阅读这样篇幅的经典,需要时间和定力,而这正是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较为匮乏的。为了使更多读者能够在较短时间里进入《追寻》的世界,周克希先生从七卷中分别选译了一些最为精彩的篇章,连缀成这个不到30万字的读本,由尹晓冬女士策划编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追寻》属于非常难译的经典,译林出版社的全译本,由15位杰出译者共同承担,周克希先生也在其中。这正像《红楼梦》,法文120回的全译用去了两位译者25年的时光。翻译一部文化百科全书式的小说,消耗的时间与精力不能与其他文学翻译相提并论。普鲁斯特作为文笔大师,描写、叙事、议论、人物对话写来无不精彩纷呈、得心应手,何况他的很多文字经过反复加工润色。在《女囚》里普鲁斯特写到弗美尔画上的一小块如同“一件珍贵的中国艺术品”的黄色墙面,他借人物之口表达他本人所实现的文字加工:“应该多涂上几层颜色,让笔下的句子变得本身就很珍贵,有如这一小块黄色的墙面。”翻译这样一部作品,译者需要拥有多方面的才华。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在我看来,无疑在于译者需要充分解悟作者的文笔特色,并以相应的中文表达出来;高超的理解与表达能力二者缺一不可。为此,译者有必要掌握丰富的由俗而雅多格调的词汇,同时还需运用得自然妥帖,这涉及一种非凡的“化”工。生造、拗口、晦涩(他青年时代便曾撰《反晦涩》一文,批评长辈诗人马拉美所追求的晦涩文风)等特点与普鲁斯特的文笔相去甚远。即便最为复杂、细腻、微妙的情感,在他笔下,也会以最为清晰、明朗、优雅的言辞呈现出来。

  我一直十分欣赏周克希先生翻译的《追寻》,原因正在于他相当准确地传达出普鲁斯特的文笔特色。这一点既体现在他所翻译的人物对话上——他以丰富的词汇、惟妙惟肖的语调贴近原作,也体现在叙述者从容、优雅、幽默、色彩缤纷的叙述中,当然还有作者犀利、深刻、冷峻的哲理。阅读周先生的译文,不但没有隔膜感,而且我常感到意外的惊喜:译文既有助于我准确、深切地理解原作,又让我深深钦佩他的中文表达。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的普鲁斯特译文是对现代汉语的贡献,而这一点,又是贴近原作的必然结果:普鲁斯特以他从容优雅、引人深思的叙事和他所塑造的不同阶层的人物和他们各具特色的生动言语,丰富了法语表达。

  自新世纪初周克希先生着手独自翻译这部长卷,迄今为止,他已翻译出版了七卷中的三卷:第一卷《去斯万家那边》、第二卷《在少女花影下》、第五卷《女囚》。这三卷耗费了他大量的心血和时间。与所有喜爱周先生翻译的《追寻》的读者一样,我期盼看到更多的他翻译的普鲁斯特问世。因此当他起意编选一个《追寻》读本,我接受了他的约请,在已出版的三卷和其余各卷中推荐了我认为比较重要的篇幅供他编选时参考。最终他从所有篇幅里精心选择了他最为看重、最为满意的篇章。十多年来(如果从周先生1991年参与翻译译林版《女囚》算起,时间就更长了)与普鲁斯特作品的亲密相处、辛勤耕耘,凝聚成这不到30万字的读本。

  “生命太短暂而普鲁斯特太长”(阿纳托尔·法郎士),周克希先生的这个读本,为我们提供了进入《追寻》世界的美妙而便捷的途径。在这个无穷无尽的信息试图充斥生活每一寸空间、让我们的大脑既难以静思亦不得片刻安宁的时代,怎样才能净化视听以使身心得到积极的休息、愉悦的享受?一个可能的解决在于,留出些许时间远离纷繁杂乱的信息场,进入另一个世界,一个既让我们的心灵能够充分舒展,又有安静而智慧的朋友陪伴的世界,一个给我们以美的享受、精神安慰的世界。阅读优秀文学经典,无疑是进入这样一个世界的最佳途径。这些文学经典,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它们的魅力日久弥新。与它们相伴,为它们消耗时间,我们不会感到厌腻、倦怠、后悔。恰恰相反,它们给我们带来宁静的心灵空间、丰富的人生体验,让我们充分享有现在。生命原本短暂而匆忙,总得留些时间给自己、给那些能够使我们在静谧中与之深切交流的朋友。让我们尽快开卷阅读吧。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读者之声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民生调查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文体汇
   第A10版:动态/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人物
   第A12版:聚焦/文体汇
   第A13版:专版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记忆/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2版:亲子阅读/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老三届/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家装专版
《〈追寻逝去的时光〉读本》:用简约享受奢华
编者按
记者手记
文学翻译的“三部曲”
是周先生的译本让我把它读完
三座钟楼
新民晚报读书/星期天夜光杯B02《〈追寻逝去的时光〉读本》:用简约享受奢华 2016-03-27 2 2016年03月27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