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后·母亲·女将——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展于3月8日在首都博物馆开启。411件精华文物勾勒出这位女子的传奇一生,也让人对“武丁中兴”的晚商盛世产生无尽遐思。
40年前的发现
在妇好墓发现之前,妇好的名字只见于殷墟出土甲骨文卜辞上的记载。能够看出她是商代第22位君主、商王武丁的妻子。“妇好”的名字应该这样理解:“妇”是和“姑”相对的,“姑”是婆婆,“妇”是媳妇,相当于是女子嫁过夫家后获得的一个称谓。“好”字正确读音应为“子”,是“子”的族姓女化之后的结果。殷人为“子”姓,也就是说武丁和妇好的结合是同姓的婚姻。这听起来有些别扭,毕竟它违反了“同姓不婚”的原则,但其实这个原则是到了周朝才严格遵守,商人在一定条件下相同姓氏是可以互通婚姻的。
妇好墓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殷墟以洹河为界,南部为生者的乐园——宫殿区,北部是死者的居所——王陵区。在考古工作者介入之前,王陵区的墓葬已经经历了历代盗墓者的洗劫。妇好墓所在位置恰好在宫殿区,上面又有用于祭祀的享殿基址作为保护,厚厚的夯土成为了让盗墓者失望的屏障。
1976年,社科院考古所的郑振香女士在带领队员清理建筑基址时,发现基址之下还有夯土,而且这层夯土的颜色和土质和上面都不一样,遂鼓励队员用探铲继续向下试探发掘。“6.5米左右时出现了地下水,往上带土越来越困难。突然探铲迅速下降了70厘米。大家都心有默契地兴奋起来。这种地下的空间称作‘空头’,十有八九是墓葬内棺椁腐朽之后形成的空洞。”将探铲抽出来后,里面都是鲜红色的漆皮,其中还有一块翠绿色的玉坠。举世闻名的妇好墓就这样发现了。
妇好墓长5.6米,宽4米。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墓,但有限的墓穴容积和异彩纷呈的随葬品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经过统计,出土共有随葬器物1928件,其中铜器468件,玉器755件,石器63件,宝石制品47件,骨器564件,象牙器皿3件,陶器11件,蚌器15件。另外还有红螺两件,阿拉伯绶贝1件以及货贝6820多个。这些奇珍异宝分布在墓室的不同土层,以及棺椁内外。
由这些出土文物,可以看出商文化的开放性和多元性。武丁和妇好居住的殷都是雄踞东亚的大都会,“大邑商”。妇好墓中有来自新疆的玉料,来自热带海域、主要是南海和台湾海域的海贝和海螺,也就是说,西北自昆仑山脉,东南到沿海地区,商王朝都有直接或间接的文化交流,显示出强大的影响力。
有文献记载的第一位女将
如此规格的墓葬,不难看出妇好在当时的社会地位和商王武丁对她的厚爱。
武丁时期的甲骨卜辞中,“妇某”的称谓出现不止60个,但“妇好”出现的次数为诸妇之首;妇好去世后的庙号为“辛”,武丁之后的商王祖庚、祖甲时期,卜辞中都有不少关于祭祀“母辛”的记载。由此可见,妇好相较其他诸妇要更加活跃,她为国家做出的贡献与获得的显赫地位也被后代所铭记。
作为一国之后,妇好广泛参与国家政务。卜辞中记载:“好允见右(老)。”说的是商人注重尊老之礼,妇好去看望德高望重的老人。又说:“呼妇好见多妇于徉。”讲的是武丁令妇好在徉地接见一些有身份的妇人,可能是为了联络贵族之间的感情。“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卜辞中关于妇好参与的祭祀活动的记录很多,如“呼妇好侑俘于妣癸”,“槱,妇好御于父乙”,“妇好不往于妣庚”,“妇好有报于四妣,槱”等等,这些说的是妇好用不同的方式来主持祭祀。
最令妇好与众不同的是她带兵打仗的事迹,这也让妇好成为历史上第一位有文献记载的女将。一块龟甲卜辞同时涉及到对下危、巴方、夷方、龙方的征伐,能够看出当时商朝国力强大、四处用兵。其中有关妇好的卜问意思是:是派妇好征伐夷方,还是派妇好参加征伐巴方?如果派妇好支援沚戛伐巴方,为了使敌人陷入妇好所布之阵,商王是否从东面进攻?可见商朝与巴方的战争规模很大,需武丁亲征、与多位将领多路进击。在另外一条卜辞中则记载妇好征召了多达一万三千人用于征伐,这是目前所见商代征集军队数量最多的记录。文物中最能印证妇好执掌帅权、戎马一生经历的便是四件铜钺,其中最重的一件达到九公斤,上面装饰有商代青铜纹饰中常见的虎食人纹,还铸有铭文“妇好”二字,这是属于她的兵器。
或是个早逝的年轻人
正是妇好所具备的才华让武丁对她格外倚重和关注。有数十条卜辞都是武丁在妇好生病时所进行的占卜,内容包括询问妇好的感冒、牙痛、鼻患、腹部疾病等病情是否会好转,是否会延缓痊愈。武丁还用俘虏等牺牲向他的父亲、先王父乙举行御祭,来为妇好禳除灾祸。武丁也曾多次对妇好的生育状况进行占卜。其中一次的占卜结果是:如果是在丁日分娩,顺利;如果是在庚日分娩,大大的吉利;如果是到三旬另一天的甲寅日分娩,不顺利,而且生的孩子是女的。另外一次赶上妇好分娩的时候遇到难产,武丁看完卜兆之后认为总体情况不好,如果继续下去,妇好恐怕就会死去。
按照西周年间成书的《尚书·无逸》记载,武丁享国时间长达59年。卜辞中没有确切记录妇好为何故去。有两条卜辞是关于武丁询问如何祭祀妇好的问题,由此推断妇好应当在武丁晚期去世。在随葬的玉器里有玉象、玉兔、玉马、玉鱼、玉鹅、玉鹤这样轻灵可爱、纯粹拿来把玩的装饰品。郑振香认为,这批小动物造型的玉器其他墓葬都很少见,体现了一个年轻人私人化的趣味,由此推测妇好去世时年龄不会太大。
除了甲骨文卜辞上的文字,就再也没有关于妇好的记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朱乃诚认为,妇好必定是一个身材高大的女子,证据就来源于出土的一只玉扳指。作战射箭时要用大拇指和食指相配合来拉弓,扳指就是用来保护拇指关节不至于受伤的。“我的身高将近1.8米,戴上这只扳指大小刚好,所以就能估算妇好的身高。”而换下戎装、从战场归来的妇好则有着雍容华贵的着装。“尽管妇好墓没有直接出土织物,但我们发现了铜爵上有绢的痕迹,联体铜甗上有罗的遗迹,偶方彝上还能看出绮的纹理。商代贵族主要穿戴丝绸、细葛、苎麻、皮毛等华贵服饰,中上层贵族尤为流行窄长袖短衣,服饰流行红、黑色。”除此之外,还有一尊跽坐的玉人,长脸尖颊,细长目,有发辫盘于头上并加以卷筒装饰,腰束宽带,衣上绣有云纹。这座玉人神态倨傲,衣着上乘,极有可能就是妇好本人的雕像。
摘自《三联生活周刊》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