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锐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最有影响的童话家之一,他的童话集非常多,《鸡毛鸭》《疼痛转移器》《书包里的老师》《涂涂改改的梦》《拿苍蝇拍的红桃王子》《大个子老鼠和小个子猫》等都是,2010年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的《周锐经典童话》是他多年创作的精选。他的作品很受小读者欢迎,因其明快、出奇、多趣,每次都能读出意想不到的东西,会有心领神会的快乐。
但我最喜欢的,还是本世纪初由新蕾出版社出的一本薄薄的《出窍》,这是沉甸甸的书,内含四十余篇短童话。它们有点不像周锐的作品(除了构思的巧妙和文字的灵动外),似乎更像史铁生的小说。它们充满生命意味,话题总会直接或间接地涉及生死、命运和未来。但它们并不枯涩,十分好读。我视此为周锐童话的异类。
书中的第一篇是《手多手少》,写的是一个失去一条手臂的青年在地球上找不到工作,就移民到独臂星去,不料他走错了,来到了三臂星。那里有个失去了一条手臂只剩两条手臂的姑娘因为找不到工作在哭泣,青年就安慰姑娘,愿意将她送到不会嫌她手臂少的地球。这时一个独臂星的女郎驾着飞船来了,她也失去了一条胳臂,就是说她已经没有手臂了,但她坚信自己能在三臂星找到工作,因为她的脚已锻炼得比手还管用。最后是这样两句对话:“你真有志气。”“也许,”没有手的女郎说,“手越少的地方,志气就越多。”作者在文末注明,此文系“用左臂写于右臂瘫痪时”。原来那几年周锐曾大病一场,动了手术后,仍半身瘫痪,这是他出院不久,用还能活动的左手,一字一字打出来的第一篇作品,他整整写了三天。因为打字困难,只能以最简捷最精炼的方式来表达;而作品中的意味,他在病中已不知掂量过多少回了。这可以说是从作者的生命里涌出来的创作。
随后的两篇:《昨天的星星》和《栗子》,都在巧妙的构思中写出了主角对于一生的回顾。我想,要不是那场病,成天忙于赶稿的周锐是没有那么多闲心细想以往的一件件小事的,而其实,他在作品中发掘的,正是作家最大的财富。读这样的文字,你会感到充满缺憾的人生竟也那么宝贵,那么不可替代;虽然作品中的人物活得并不好,但要他们放弃现在的人生重活一遍,却都不舍得。这让我想到苏联作家盖达尔的童话杰作《一块烫石头》。
我希望少年读者能读一点这样的作品,有家长在边上共读就更好。人的确需要活得快乐,但快乐有深浅之分,沉重有时恰能让人充实,能带来沉甸甸的精神享受,这也是难得的人生之乐。周锐后来病愈,所写的作品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轻松,这样的童话不再写了。但我仍认为《出窍》才是他真正的杰作,我愿意再做一次郑重的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