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13年加州“庄园会晤”、2014年北京“瀛台夜话”、2015年华盛顿“白宫秋叙”之后,2016年首场“习奥会”备受关注。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吴心伯表示,此番中美两国元首在核安全峰会期间会晤,“释放出中美两国最高领导人之间保持着密切互动这一积极信号”。这也是近几年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最高领导人之间的密切互动为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吴心伯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此次中美元首会晤。首先,中美打“合作牌”,强调中美合作要释放出巨大的潜力。正如习主席在会晤中指出,在双方共同努力下,近来中美关系取得新的重要进展,展示了中美关系的巨大潜力,突出了中美加强协调和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致力于妥善处理分歧。吴心伯指出,在南海问题与朝核问题上,目前中美之间存在分歧。中方态度一贯明确,双方应在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基础上,通过对话协商积极寻求解决分歧,以建设性方式管控分歧,防止中美合作大局受到大的干扰。再次,两国元首同意安排好今年两国高层交往和机制性对话。吴心伯指出,具体包括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人文交流磋商、G20(二十国集团)峰会多边场合和两军交流等领域深化合作,加强在伊朗核问题等一系列国际地区和全球性问题上的协调与合作。
此次会晤正值第四届核安全峰会召开。吴心伯认为,中美合作对于确保核安全峰会成功至关重要。两国元首同意发表中美核安全合作联合声明,共同推动第四届核安全峰会取得成功。中美宣布致力于通过减少核恐怖主义威胁,营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并使全球核安全体系更为包容、协调、可持续、强有力,以实现共赢和共同安全。
两国元首此番在共同努力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又宣布了一项重要举措,中美两国将于4月22日签署《巴黎协定》。去年在巴黎,中美两国共同并与其他各方一道,为达成具有历史意义的、富有雄心的气候变化全球协议发挥了关键作用。吴心伯指出,气候变化议题是去年中美双边关系中的一个亮点,今年继续保持着重要性,“这更体现了中美在多边合作的重要作用”。 本报记者 吴宇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