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1: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4月25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万家灯火父母心
邱慧琳
  邱慧琳

  和同事一起游完千灯古镇,等车回家,又遇见来时同路的老伯。来时,在安亭地铁站,老伯热心地告诉我们,可以乘227路免费短驳车,到昆山花桥公交枢纽站,换乘253路到千灯。他特别补充一句:“有交通卡,车钿只要6角。”6角,对本来打算叫出租车的我们来说,太便宜,太有诱惑力了。

  这时,老伯又在与路人攀谈他的出行经验。于是,我们知道从上海到苏州游玩,不坐火车而利用交通卡的公交换乘,可以省下不少车钱。“侬经常来千灯?”我们问。老伯答:“是啊,现在的小囡结婚要求高,一定要有自己独立的婚房。阿拉的老房子是学区房,卖给一对小夫妻,伊拉要给小囡报户口读书用,这钞票就拼拼凑凑买了两套房子,上海的一套给儿子结婚用,老夫妻俩反正退休了,等儿子结婚了阿拉就住到千灯来。”淡定的语气,没有抱怨,有的是心安,有的是轻松。

  在“中国式买房”的后面,尽管有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需求结构和不同的生活状态……相同的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一个在楼梯里上下往返为人装修运送黄沙水泥的挑夫曾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看到他挥汗如雨,问及累否?他笑答:“累!”并告知天天挑。惊讶他重负之下的开心,于是知道他来上海5年,靠做苦力赚到了50万元,还清了老家20万元的债务,余下的钱攒起来准备给已在上海工作的儿子买房。言谈之间,他的手机响了,活儿又接到了。还有一个油漆工告诉我,有活干,可日入三五百,这些年赚到的钱都给儿子在北京买房用了,他自己则在租来的房中蜗居度日。

  高昂的房价牵扯太多的问题,“中国式父母”顾不上彷徨犹豫、怨天尤人,用最原始、最简单的肩挑手提,克勤克俭,来为子女添砖加瓦。真是可怜的父母,幸福的子女!

  想起在古镇的千灯馆里看到这样一段话:“灯乃光明之象征,万家灯火,是千灯的理想……”愿那位老伯在千灯古镇点的这一盏灯,能吸引他的儿子常回家看看。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资讯·广告/市场之窗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保健/康健园
   第B03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B04版:互动/新民健康
夜雨埋愁别书房
三十年前沪上莎剧节
抗抗和老谢
万家灯火父母心
甘霖
一只陶瓷大公鸡
新民晚报夜光杯A21万家灯火父母心 2016-04-25 2 2016年04月2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