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一家要去旅游,他好心好意让我公司做这笔生意,客客气气地只要打9折。我满怀歉意地告诉他,要么从我私人小金库拿钱平亏,现在国内旅游,毛利能有8%已属不易,超过这个数,那我一定要“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了。
旅游竞争到难以打折的地步,网上卖衣服,却是另一番光景,起步五折,甚至可三折二折,这是我喜欢的。于是想乘“狂降”之际,抓住机遇,买件性价比高的皮衣。在网上搜索得眼睛发花,不仅因为皮衣花样百出,还在“只此一天”之类广告的骚扰、火上浇油。好在我不大容易冲动,要到实体店比较一下,才肯下单。于是,就近走了几家牌子叫得响的大店。不走不知道,一走吓一跳,这些店的皮衣,有的居然亮出了“一折”大旗。是与网店肉搏,还是准备同归于尽?仔细一看,是8700元打一折,更夸张的是24500元打一折。8700元打一折,比较能接受,欣然买下。想不到的是,与我有同感的还不少,已两次在马路上撞衫了。更想不到的是,一周后,外出赴宴途中,皮衣门襟上的纽扣掉了两个,剩下的两个也被我轻松拉下。幸亏门襟纽扣缺席,可以装潇洒,假如外出途中袖子脱线掉下,真不知该怎么应对了。
袖子会不会脱线掉下,就看我运气如何了。好像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其实是商家营销策略过于考究,看上去“跳楼”,实际乘过了直升机;看上去大牌,实际是伪装者;看上去亲民,实际大幅降低了质量。最蹊跷的是,有的店家大幅海报明明写着“亏本价最后一周”,隔了一月有余,还在“最后一周”中。更奇怪的是,有一个“品牌”上述策略福州路用过了,淮海中路继续用,后来在地铁站边上又使上了劲。好在,到了地铁站边上,已是强弩之末,广告再大再凶,也没多少蛊惑力了。
现在节日多,打折的机遇也多。被竞争折腾得难以言表的旅游,其实仍有疯狂打折的,诸如零团费之类,它的背后是“卖团”“强迫购物”,但这种明令禁止的做法只敢悄悄蔓延,不像卖衣服,可以大张旗鼓“一折”。
不过,现在也有不少货真价实的打折,比如有些进口食品即将过期,在一些声誉好的商店打折出售;一些国际品牌在季节转换之际的打折;一些大品牌的促销活动等等。这就要看我们平时练就的火眼金睛,能不能在买单前洞察秋毫了。面对打折很纠结。索性,就当没看见,不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