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刚过,想起最爱的书《小王子》。主人公驯养了一只狐狸,第二天去看望它。
“你每天最好在相同时间来,”狐狸说,“比如,你下午四点来,那么从三点起,我就会感到幸福。时间越临近,就越幸福。到四点时,我会坐立不安,发现幸福的代价。但如果你随便什么时候来,我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准备好心情……应当有一定的仪式。”
“仪式是什么?”小王子问。
“这件事经常被遗忘。”狐狸说,“它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苹果公司上周发布数据称,手机用户日均解锁屏幕80次。去除8小时睡觉,其他时间每隔12分钟就解锁1次。音乐、视频、新闻、电子书……轻点手指,一切都来得那么轻易。然而,当小王子随时可能出现在自己面前,狐狸便少了甜蜜的期待和幸福,仪式感荡然无存。而仪式感,会帮助我们更认真、更专注地去对待一件事。
中学时流行听磁带,每次花9.8元买来心爱的专辑,都如获至宝。夜深人静,沐浴更衣,撕开包装膜的刹那,感觉就像举行一场简单而隆重的仪式。A面B面反复听,想单曲循环,还要考验手动倒带的功力。到了任性下载的今天,音质和便利度远胜当年,享受却大打折扣。
现在的电视剧,几乎都可以上网回看,剧目应有尽有,随时点播,却再也难见《渴望》或《还珠格格》那样的万人空巷。
几分钟下载的电子书,几年也读不完;几秒钟打开的新闻网页,几天的报纸也承载不了。可是装在机器里的海量文字,充斥着浮躁和噱头,很难刻进人心,反会迷乱人眼。调查显示,电子书的阅读完成率明显低于纸质书。
太容易得到的,常常不懂珍惜;选择太多,往往无从选起。
好在,书和报纸一直没变。不要非等到世界读书日,才想起那久违的仪式感。每天80次滑动屏幕的手指,若是能翻80页书,该有多好。愿更多人成为小王子,把书当成亲爱的狐狸,建立联系,用心驯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