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则西事件”使武警二院名声大噪。终于,上级部门有关联合调查组进入并已作出严肃处理。就在调查组进入以后,有人在该院中医肝科科室前台,意外发现了名为《接诊程序》、装订在一起的12页纸,还注明为该科室编写。一个小小诊疗科室,竟然会编写这样的“书”,倒也很有些别出心裁。“程序”内分三大步骤,详细介绍在开化验单前、接诊过程、诊疗复查等阶段,医生应该如何留住患者、获取患者信任,从而成功开出药品的的技巧。更令人寻味的是,该《接诊程序》上多处被画上了重点线和重点号,并且密布类似培训的笔记以及手写的字迹。
《接诊程序》第一部分名为“开化验单之前必须解释”的下列工作,分为7个大项,每个大项下还有多个小项,可谓详尽而滴水不漏,而且极具操作性。例如,病人挂号后,医生接诊必要时根据情况做肝脾触诊,病人较少时应该做,病人较多时则简单做,目的就是要使患者充分信任医生,认为医生对患者诊疗过程很负责、很认真。“程序”要求在就诊时替病人分析以前治疗失败的原因,从而体现自己的水平,让病人认为医生很有本事。“程序”强调,现在到这里来治疗的患者,很可能95%已经在其他地方治疗过。当务之急,就是要他们迅速相信我们、愿意“留”下来。这里,就有各种办法多条。看来,这就是病人进门第一要务,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了。因为编写者很清楚,没有了这第一步,后面全是白搭。
核心问题还是一个开药。“程序”要求用关心病人的语气帮患者选药。这里真该好好揣摩揣摩。“关心病人的语气”,那就太有讲究了,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大概还会有更详尽的培训和操作规定吧?至于“选药”,我们一般也很少听说。这里的意思是,可选择两种方案,一是用小处方的办法,先把病人留住,待复诊后再加大处方;二是开大处方或判断不清的即可提出一种贵的一种便宜的让病人选择,目的就在于可以防止因判断不清而导致的病人流失。
接下来,那就是很具体的操作了。例如,开药。这里有详细的规定,那就是千万不能开病人以前用过的药,可以开同一系列的药——马脚露出来了。一个系列,还不是一种性质?不过就是换了个名词而已。我想,对大多数患者来说,很有可能以为换了一个名词就是换了一种新的药。谁会想到,那只是“同一系列”呢?下面的漏洞完全暴露了:有病毒的患者必须开公司买断的药!也许,这是遇到了比较麻烦的病人,那也好办,自己的公司、自己买断,那以后的解释还不是全在自己?
“程序”对可能出现的细节问题都已经考虑到了。例如,初诊病人还没有拿药不要给他讲一个月一小疗程,或下次来再多带些钱等,“程序”强调,在病人没有拿药之前说这样的话,“会把他吓跑”。
有意思的还有,“程序”规定有以下情况的病人处方不能开得过大,其中列入第一位的就是“穿着破烂的”——也许这就透露了患者没多少钱,其次还有什么“对医生不信任的”、“明显是来打听而不是开药治疗的”等等。
这些东西怎么会是医院编写的呢?这里,没有一个字是突出医生的敬业、恪守职业道德的规范,整个就是“请君入瓮”,充塞的就是诱骗、不放走一个。说穿了,整个就是宣扬而又具体操作那“脸皮厚、心肠黑”的厚黑学!
也许是为了注解、也许要有一个“理论”指导,就在这本《接诊程序》的边上,还有一本《我不是教你玩阴的——鬼谷子的心理学诡计》。看来,这两本东西已经成为一组。其实,鬼谷子倡导的多为纵横捭阖、阴谋伎俩,多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消极落后的一面,而《鬼谷子》一类的书,鲁迅就认为是后人托名的“伪书”。网上一查,今人编写的此类书竟然有好几十种——那可真不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