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5月16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街深处看太仓
杨忠明
  杨忠明

  说到太仓,上海老吃客马上就会联想起太仓肉松、糟油鱼片、长江刀鱼、双凤爊鸡、猪油米花糖、羊肉面、桃珍糕、盘香饼等款款美食味道好得不得了,时下正是到太仓古镇游玩赏景,沐浴阳光的大好时光。

  漫步雨后的太仓沙溪古镇老街青砖地上,心神为之一畅,久住城市的人是要到古镇上走一走接接地气踏踏春泥,一行人走上明代利济桥。可谓“一桥春色在江南,杨柳初展意犹寒”。七浦塘河春水一角,不远处,夹杂在民居中一株桃树斜向水面,桃花灼灼明目,绯红点点,宛若祥云一片,数根柳条随风摇荡,嫩叶初绽,绿意隐隐,把江南水乡的粉墙黛瓦点缀得聊有诗意。太仓沙溪古镇朴实幽静,游客三三两两,街边的老商铺门板旧气依然,一家有着老式理发椅的剃头店尚在营业,有些地方还遗留着民国老字号的店招墨迹,残字隐约可见,几个本地居民坐在矮凳上闲聊,一边的陶盆里蕙兰花开,吐出阵阵馨香,街的左边有一排排老宅,我和沈嘉禄轻轻地走进一幢庭院深深的老屋,深有几进,雕花门窗都已破旧,木构件散落一地,后院太湖石旁牡丹花开正艳,有只狸猫晒着太阳,一位老翁招呼我们赏花品茶,只见角落里扔着破青花瓶、石磨、灯笼、旧椅、镜框,告诉我们这家曾经有过的繁荣……听老人说太仓有座“穿山”山高约56米。旧籍记载:“太仓山唯穿山为天作,在州东北五十里(今太仓市归庄帆山村境内)。高一十七丈,周三百五十步,中有石洞通南北往来,相传海中岛也。”沈周咏《穿山》诗:“遍观天下山多少,唯有穿山山最小,巍然一洞洞然开,未必此中无可宝。”1952年为开通沙溪到璜泾的公路时,开山取石,穿山夷为平地。至于导游说当年穿山石拿到上海共和新路铺路去了,真有这回事吗?

  在太仓博物馆看到一幅苏州画家张蟾在清代康熙九年画的《娄东十老图》人物群像图的印刷品,真迹现藏南京博物院,所谓娄东今江苏太仓,十老是:陈瑚、陆世仪、王撰、宋龙、郁法、顾士琏、盛敬、陆羲宾、王育、江士韶等。他们均为明末清初太仓地区的隐逸之士,我家亦收藏一卷《娄东十老图》,这是我祖父早年在昆山开杨家旧书店时从太仓乡绅家里收到的,纸色已经发灰褐,人物配景画得很精致,色彩仍然鲜明,长卷后有几位清代名家在绢上题跋,“文革”时我家想把此画捐给太仓,大概此画是“四旧”故被拒绝,也好,改日送去拍卖行换点银子,留作今后去太仓吃刀鱼的钱吧。

  记得从前立夏前,我外婆喜用太仓糟油制作糟油鸡、糟油肉味道相当鲜而开胃,或用昆山青阳江十斤重的活杀乌青之尾,烹制“糟油划水”,鱼尾先用猪油煎透,加葱姜黄酒糖用小火焖到汁浓,糟油最后放入吊香增鲜,一滚盛起,糟油浓香鱼鲜肥……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财经新闻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保健/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互动/新民健康
且看《接诊程序》
作为母亲的李世济
老街深处看太仓
窗口风景
锦年流光 (水彩画)
春归太遽
当年苦酒成笑谈
新民晚报夜光杯A18老街深处看太仓 2016-05-16 2 2016年05月1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