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5月16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当年苦酒成笑谈
张林岚
  张林岚

  《夜光杯》在过去的七十年中自然是盛满美酒,杯中也起了不少风波。人们记得起来的,大大小小有这么一些趣闻的旧事。

  1947年2月20日,《夜光杯》登出一首题为《冥国国歌》的政治讽刺诗。作者把国民党党歌(代国歌)的歌词故意改得似通非通,但意思很明白,是在揭露国民党反动当局发动全面内战、祸国殃民、不惜把老百姓驱上死伤枕藉血流漂杵的死路,变民国为“冥国”。副刊来稿中,这类嘲骂当局的讽刺性诗文漫画每天都有,编者也不以为意,大约看看就付排了。当晚,国民党市党部头子方治把陈铭德邓季惺和赵超构找去,在百老汇大厦的行馆包房中咆哮如雷,并掏出手枪恐吓:“如此污蔑党国,是可以枪毙的!”他勒令:一、明天交出作者,在跑马厅召开公审大会;二、新民报自行停刊三个月,向全国谢罪;三、编辑撤职处分。陈铭德连夜进京,含垢忍辱,四处磕头作揖,央求张群、孙科、吴铁城的手下人给予缓颊,后总算停刊一日,还登了个表示“遗憾”的小启事应付过去。编辑吴祖光与李嘉互相易位,由吴编娱乐性的《夜花园》,由李编《夜光杯》,如此走马换将,算是撤职。不过二人因风声日紧,不久都离开了报社。倒是那位作者,隐姓埋名四十多年后终于现身,来信自承给报纸惹祸并表示歉意。他是当时复旦大学法学系的一个学生。1947年“五二○”学生运动时,晚报还是被封了门。

  第二桩是1956年,中央开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一个大会,提出“双百”方针,提倡美化生活,穿旗袍,花衣裳,烫头发。华君武在副刊上画了一幅石狮子烫头发,标题为《奶油电烫》的漫画。奶油电烫是用新出的洗发剂烫发,状如奶油,时髦女性所热衷,而画中的样子却十分尴尬可笑。新中国成立后一向以简朴为荣,不讲生活享受的风气下,具有这种幽默感的人很少。不料妇女界一见此画,一时骂声四起,纷纷批评指责“漫画讽刺了谁?”报社的编辑和漫画家百喙莫辩。编辑部只好不断地向妇联解释,又由赵超构组织各种意见公开讨论宣传,才渐渐平息下去。遂知,幽默讽刺难,漫画也难。不久,漫画出现了一个创作高潮,欣欣向荣,但到了1957年“反右”,漫画消失了。“文革”后又有一个高潮,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又渐渐冷落。

  上海是漫画的发祥地。新中国成立前,漫画家大都聚集在上海,有过很多著名的漫画家和团体,《夜光杯》就是他们发表新作的最大园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漫画一定会有个更加繁荣的明天。

  第三桩,1962年的文汇报总编辑陈虞孙给新民报副刊写了一篇幽默小品《钟馗捉鬼》,他是借此嘲笑出版物上的一些文章的不良作风的。当年延安整风,中央领导就批评党风文风,但歪风难去,批了又生,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某个时期,长而空、缠夹不清、废话连篇……这些毛病依然如故,甚至变本加厉。陈虞老是解放前上海地下党的文委负责人,新中国成立后又长期主持全市文化工作,他看到的问题当然远不止文风,但受限于当时左的倾向,只好拿并不十分严重的问题做点文章。

  十日谈

  “夜光杯”絮语

  “夜光杯”有几位老编辑像戏班里的“硬里子老生”,请读明日本栏。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财经新闻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保健/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互动/新民健康
且看《接诊程序》
作为母亲的李世济
老街深处看太仓
窗口风景
锦年流光 (水彩画)
春归太遽
当年苦酒成笑谈
新民晚报夜光杯A18当年苦酒成笑谈 2016-05-16 2 2016年05月1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