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日内瓦图书沙龙在国际上的地位,我就百度了一下,觉得真是有意思,因为你可以发现日内瓦图书沙龙和巴黎图书沙龙、伦敦书展都号称仅次于法兰克福书展的“欧洲第二”,呵呵,这还能有并列?排第几是闹不清了,按照行前发给我们的资料可以知道,日内瓦图书沙龙创办于1987年,至今刚好是第三十届。尽管今年中国并非主宾国,因此给我们的摊位面积不算大,我们能带去的图书品种也不可能很多,但能躬逢沙龙“三十而立”之盛事,还是感觉挺有缘分。
和两年前的巴黎图书沙龙一样留给我深刻印象的是国外出版社推出的大量漫画绘本,这些绘本往往都是采用大开本、精装的装帧形式,本子未必厚,拿在手里却很挺刮。
看着这些精美的绘本,我想到了我们的连环画。我们这一代人可以说是喝着连环画的乳汁成长起来的,我们的许多文史知识都来自于小人书。我们的小人书就非得要固守着小开本的传统不可吗?今后如果条件允许,我也想来尝试做一本“模子”大一点的连环画,我希望它不光面向同胞,也能让老外解囊,也许可以从上海题材的石库门入手。
容不得我多想,我的眼光就被一批批由父母或老师带领的洋囡囡们所吸引。洋娃娃们固然是顽皮,然而面对书海,他们却表现出让我们刮目相看的定力。而据我和同团的伙伴们观察,洋娃娃们手中拿着手机玩的“低头族”很少;平时他们又有很好的运动习惯。这些好习惯是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
逛书展是一件体力活儿,但即使有语言障碍,我们还是能吸取到不少有益的东西,所以我和伙伴们都成了“巡视员”。观察了国外同行的摊位,我感觉我们中国代表团所选带的书不是很对老外读者的路子,文字书过多,好看、好玩一些的图文书太少。我很懊悔因为嫌重,没有带上一套我们上海书店出版社前几年出的一套线装书画集《红楼雅集》。
书展之外,我也凑巧邂逅了几家街头的书店,共同的特色都是面积不大,但书的品种很多,只是中外实体书店同样碰到了顾客稀少的窘境,店主人看到我这样的“歪果仁”露出了欢迎的笑容。我很惭愧,还是因为怕重的缘故,只在一家书店花26瑞士法郎买了两本薄薄的书(是俺看得懂的中文书),以纪念这段与书有关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