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大,无奇不有。73岁的长沙辛奶奶今年5月11日在服装展销会上花10元买了一条裤子,发现居然是自己去年捐赠的献爱心物件。
辛奶奶的爱心奉献,怎么“物归原主”了呢?看来,问题显然出在受赠单位里。记者调查了“衣旧情深环保促进中心”。该单位证实了去年曾在辛奶奶所住小区进行衣物回收活动,但表示:回收的旧衣物通过分拣和筛选,质量符合要求的将捐献给贫困地区,不符合要求的则会进行加工处理,回收的衣物不会流向市场。
“衣旧情深环保促进中心”的解释显然难以自圆其说。因为展销会售卖旧衣服的个体户说,这批衣服是从广州进的货,但找不到发货单。辛奶奶的旧裤子没有长翅膀,自然不会自己飞来飞去。“物归原主”,事实胜于雄辩。可以断言的是,这条旧裤子的失而复得,或是“衣旧情深”中心直接把它们批发出去牟利,或是和“衣旧情深”中心相关的单位和人员,将它们“废物利用”卖到外地。两者必居其一。“衣旧情深”也者,原来旧衣旧裤也好变成钞票,所以对它一往情深。
“物归原主”是偶然的,旧衣物流入市场销售却并非个别的事。不久前,一则杭州的废旧衣物回收桶的衣物流入市场的消息,确切地回答了辛奶奶的疑问。
从2014年开始,在杭州许多社区门口都出现了一只“大熊猫”,它们专门“吃”市民的废旧衣物,成为市民捐赠旧衣物的主要渠道。废旧衣物被“吃”后下落如何?一位有心人在旧衣服里装了一只跟踪器,揭示了它的去向的秘密:原来,这些废旧衣物并没有实现老百姓的爱心心愿,流向特困地区的居民家里,而是被某些企业变卖牟利,运往上海、江苏等地的旧衣服收购站处理。10元一条裤子,好销得很。据查实,这些旧衣物经过倒卖,一吨可赚四五千元。辛奶奶的旧裤子,恐怕也是经历了类似遭遇,从长沙旅行到广东,再从广东旅行到它的故乡。“物归原主”,成为一则几十家媒体刊载的社会新闻,令人又气又好笑。
拿百姓的爱心赚钱最可耻。这不仅亵渎了爱心,也伤害了社会诚信和相关部门的公信力。杭州的“大熊猫”不幸也成为牟利工具。这种借慈善敛财的行为,不仅侵占了本应用于扶弱助贫的公共财产,更玷污了“慈善”二字的声誉,破坏了慈善单位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这里要特别提醒一下,这种“爱心捐赠”的被异化,除了辛奶奶的旧裤子外,我们还要留神一下,看看人们捐出去的慈善捐款,或中央政府下拨的扶贫捐款,有没有从其他渠道中,变个法儿,中饱了某些人的私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