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特迪士尼大剧院的设计,走的是老上海怀旧风。剧院的遮檐、前门、地毯和隔音板上都装饰有中式扇形图案,就连卫生间的镜子也是折扇的形状……大厅里,悬挂着四幅顶天立地的中国风格的水彩画,内容是《阿拉丁神灯》《美女与野兽》等迪士尼动画片故事。有趣的是,《美女与野兽》中的野兽变成牛魔王的面孔,胸口的玫瑰花又让大家一眼就辨认出还是迪士尼的故事。
走进剧场,目测一楼座位在1000个左右,比上海大剧院要少两三百个座位。不太大的剧场更容易聚人气,使得观演距离更亲近。观众席后区坡度略高,因而感觉距离台口不太远。一旁的控制台上有好几块监视屏幕,能看到背对观众的指挥的正面。
演出开始,幕启,身穿华丽非洲装饰的巫师,用非洲土语呼喝起来。该剧作曲是英国著名歌星埃尔顿·约翰爵士,他唱响全球的《生生不息》(《Circle of Life》)就是《狮子王》的开篇曲目。此时,只听得非洲巫师中气十足地开始演唱这首歌了,仔细分辨,加上舞台旁的字幕,可以知道她唱的是中文!这位胖胖的非洲大婶也负责在剧中制造喜剧效果。每次出场叽里咕噜说一堆非洲土语后,会用中文来一句结语:“听懂了吗?”
该剧十分注重与观众互动。不时有扮演成各种动物的演员从观众入口入场直接走上舞台——这条路不短,看起来像是身处巴西狂欢节现场。其中,当小狮子辛巴打回被叔叔刀疤占据的领地时,还出现了挺身而出的孙悟空!而辛巴的两个好朋友丁满和彭彭,则一搭一档装扮成唱京戏的演员,还唱了一段,迷惑没有见识的敌人土狼。这一段“伪装术”让台下观众看得哈哈大笑。于是,孙悟空趁机打败土狼群。
中国元素并不单纯体现在人物、戏曲的植入,还融入了角色性格。例如,辛巴父王木法沙的“大内总管”沙祖,虽然不过是一只鸟,却俨然京城大户人家管家的姿态。他一口一句:“哎哟喂,我的小主子哎,你这么做,让我怎么向老祖宗交代!”他还会向木法沙出主意如何对付刀疤:“不行,我们就把他变成一头石狮子,让他在门口蹲着,听说中国人最喜欢这样做!”至于土狼,则说着东北口音的普通话。方言一出,喜剧效果爆棚。
《狮子王》是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的“狮子版”。多年前,该剧全英文的巡演版也曾经在上海大剧院上演,轰动一时。这部获得过托尼奖的音乐剧首演于1997年11月13日,中文版是其第9个语言版本。中文版面向亚洲10多个城市招募演员,共有50多名演员入选,其中包括10位来自南非的演员。演出长约2个半小时,幕间休息15分钟。按国际惯例每周一休息,周末则每天演出两场。
首席记者 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