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丈夫脑溢血变植物人,公公中风半瘫~~~
丈夫脑溢血变植物人,公公中风半瘫~~~
丈夫脑溢血变植物人,公公中风半瘫~~~
丈夫脑溢血变植物人,公公中风半瘫~~~
丈夫脑溢血变植物人,公公中风半瘫~~~
丈夫脑溢血变植物人,公公中风半瘫~~~
     
2016年06月20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丈夫脑溢血变植物人,公公中风半瘫
“奉贤好媳妇”独力撑起一个家
李一能 孙燕
  面对巨大灾难和变故,爱情甚至亲情往往在现实面前脆弱不堪。而在奉贤区青村镇,“80后”妻子汤晓红在接连遭遇丈夫变植物人、公公中风半瘫的不幸后依旧选择了忠于爱情忠于家庭,尽心尽力照顾丈夫和公公。在汤晓红的家中,记者看到她在漏雨的破屋内尽心照顾丈夫和公公、孝敬婆婆照顾孩子,家徒四壁却依旧坚强勤奋。

  家庭突然遭遇大难

  2001年,1980年出生的汤晓红和李刚喜结连理,成了奉贤青村镇石海村的媳妇。虽然李刚并不富裕,但汤晓红觉得“嫁对了”,“因为他踏实肯干,对我又好。”儿子出生后,小日子更是过得有滋有味。

  2013年夏天的一个傍晚,李刚突然神志不清无法说话,家人立即把他送往奉城医院抢救。医生告诉汤晓红,李刚脑溢血,必须要立刻做开颅手术,不然有生命危险,大概要50万元左右。为了救丈夫,汤晓红四处求人帮忙,亲朋好友纷纷慷慨相助,帮助汤晓红暂时解决了医药费的问题。

  经过抢救,丈夫总算保住了生命,但一直昏迷不醒。不久,她的公公因为受不了打击也倒下了,中风半身不遂。家里一下子病倒了两个男人,这个家庭陷入了绝境。

  婆婆没有工作,孩子还在念中学,整个家庭只靠她在公交公司的几千元工资支撑。

  柔弱肩膀撑起家庭

  在汤晓红的家中,记者犹如“穿越”回20年前。她从来不买衣服,公交工作服就是她衣橱的全部;她不用手机,家里没有电话和网络,就是为了省钱;家里的房子在漏雨,没有钱修屋顶;家里最好的家具电器都在公公与丈夫的房间,其他屋子几乎家徒四壁。

  说起媳妇,婆婆高英芳泪如雨下:“这三年多亏有她,为了这个家,这孩子不知吃了多少苦,眼看着一下子好像老了十岁。”

  “我也不知道这三年是怎么熬过来的。”汤晓红流着泪说,丈夫和公公每个月都要上千元的药物治疗维持,当售票员的她起早贪黑选择最远的路线,为了多赚几百元钱,空暇时除了照顾家人还要加班赚钱。

  每天汤晓红都会帮丈夫擦身、翻身、清理排泄物、活动身体防止肌肉萎缩,因为照顾得当,屋子里一点味道也没有。

  为了“千分之一”希望

  在丈夫倒下后,要强的汤晓红一直选择默默承受,努力工作养家还债,从不向别人说起自己的遭遇。

  奉贤巴士公交公司党委书记、工会主席朱凤告诉记者,汤晓红是一个非常内向的员工,在单位从不提起家里的事情,她知道此事后上门探望,深感震惊与钦佩。“一个弱女子,用微薄的收入,养活一家五口,一撑就是三年。”朱凤告诉记者,单位许多同事都以个人名义捐款,公司也把她列入困难家庭照顾,但这些帮助毕竟杯水车薪,她也希望更多的好心人能够伸出援手帮助这个家庭。

  汤晓红说,她坚信丈夫能醒过来,到了那一天她可以问心无愧地告诉他:你“睡着”那些年,为了这个家,我已经尽了全力。

  本报记者 李一能 通讯员 孙燕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焦点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民生速递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专版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财经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2016法国欧锦赛
   第A17版:2016法国欧锦赛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B04版:社会/新民环球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康健园
   第B09版:康健园/养生
   第B10版:康复/康健园
   第B11版:新民健康/热点
   第B12版:互动/新民健康
70周岁以上老人乘公交需买票
“太保”十八个网点今起销售“保通卡”
“奉贤好媳妇”独力撑起一个家
“无底价拍牌”并非取消警示价
浦江东岸 贯通有进展
本市推出六条 夏季一日游特色线路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6“奉贤好媳妇”独力撑起一个家 2016-06-20 2 2016年06月2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