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6: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7月03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舌尖上永远的乡愁
何 菲
  ◆ 何 菲

  在远郊开会,一桌上海人彼此并不熟悉。吃饭因规定而无酒可饮,气氛冷清矜持。上到米饭时,大家突然有了话题突破口,纷纷对米的质地产地进行分析,博古论今,鞭辟入里,从东北大米、江南香米、泰国米说到日本电饭煲、北欧夹生米饭、西南非洲的豆饭等等,一餐终了,仿佛经历了一场舌尖上的粮食旅行。

  在粤港人的餐桌上,主角是汤和蒸鱼,米在日常只是配角。东北盛产大米,可在东北人饭桌上,谈论酒的有,谈论米的却极少。他们移民上海,对于米的微妙质地口感差异,总有些恍惚。江南人嗜米。在浙东河姆渡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水稻栽培遗迹,《史记》里亦有载:“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

  我最早会做的厨房家务就是煮饭。那时读小学高年级,家里还没有电饭煲,米与水的比例、各阶段的煤气火候、焖煮时间皆有讲究。张爱玲也喜欢搜刮把玩日常,“他教我们怎样煮红米饭:烧开了,熄了火。停个十分钟再煮,又松,又透,又不踏皮烂骨,没有筋道。”

  我的女友嫁到青岛七八年了,她吃着海鲜就饺子时总念念不忘上海的粢饭团。那粢饭团不是夹裹着肉松卤蛋的台式改良版,而是最最传统的、裹着白糖和黑芝麻的糯米团包根老油条,她回忆起来总是两眼放光,一脸神往。她很怀念读书时坐在弄堂口摊头上,一只温热粘弹的粢饭团配一碗咸浆,完成一顿实惠捂心的早餐,那种单纯的快乐并没有多少年,于她却成了永远的乡愁。

  去欧美中东旅游回来的人,肠胃勉为其难消化了一大堆坚实厚味的肉类和乳酪,归家洗尘后,最落胃的第一餐,不是腻若凝脂的粥,而是米饭加些水后煮开即成的泡饭。就一根酱瓜、半只咸蛋、一方腐乳,稀里哗啦,一碗下肚,那种妥贴让多日顶胀的肠胃瞬间舒畅了,所以说:好看不过素打扮。旧时流行于江南的菜泡饭原是节俭主义的产物,那鲜不是清新的鲜,而是浑沌的鲜,我不喜欢,如今餐馆里的菜泡饭不再苟且,饭和菜都属“现在进行时”,青菜、开洋、火腿末和米粒交融,油星隐约,鲜鲜烫烫喝一碗,整顿饭即告圆满。上点档次的龙虾菜泡饭,其实也就是对龙虾的最饱和利用。

  日本人喜欢茶泡饭,将海苔、梅子、盐之类随手可取的配料在米饭上铺妥后,用热茶一泡,倒也清新舒展。这在中国南方也是常见吃食。《红楼梦》中宝玉吃过,冒辟疆的爱妾董小宛也惯爱此味,不过周作人也对此感慨,“殆少有故意往清茶淡饭中寻其固有之味者,此所以为可惜也。”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读者之声
   第A06版:民生调查
   第A07版:民生调查
   第A08版:中国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目击
   第A13版:文体汇
   第A14版:动态/文体汇
   第A15版:2016法国欧锦赛
   第A16版:2016法国欧锦赛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夏日流水
欧姬芙的隐居之地
迪拜的帆船酒店
无 题(433)
清 福
距离不再美
舌尖上永远的乡愁
新民晚报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B06舌尖上永远的乡愁 2016-07-03 2 2016年07月03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