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自施工 私搭乱建
昨天下午,记者赶到位于淮海中路的中南新村。刚进小区,就看见镶有一块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于1994年颁布的“优秀历史建筑”的铭牌。小区白墙红瓦,干净整洁,每个单元都有一个宽敞漂亮的小庭院。
来到21号小院门口,只见庭院外墙边堆放着一袋袋建筑垃圾。此时,院门紧闭,但依稀可以听见里面传来“叮叮当当”施工的声音。
从外面观察,21号二楼和三楼的两个阳台均被改造成了阳光房,二楼在三面装上了玻璃窗,三楼的阳台则索性砌起了墙,而在1楼小庭院里则冒出了一个十多平方米的黑色平顶小屋,占据了大半个庭院。如此“独树一帜”,与其他单元的房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据邻居介绍:“21号楼上的租客是一位外国人。经过搭建改造,业主租金价格翻了一番。”
深挖地下 破坏结构
陈先生说,21号业主先搭了阳光房,然后新建了院内小屋。近日,又在屋内搞起了“大工程”,不仅敲毁了承重墙、破坏了老房的结构,还在屋内挖起了地下室。
记者跟着陈先生辗转来到房屋后门,透过一楼的窗户,只见屋内一个十几平方米的地下室初具雏形。
在老屋楼上搭建的阳光房易致雨天排水不畅,容易漏水,给旁边单元的邻居生活也带来了不便。“为了掩人耳目,施工队打着装修的幌子,平时紧闭大门,在屋内大兴土木。这些都是在这一年内偷偷摸摸建起来的。”但令居民们不解的是,“小区居民反映过多次,但是院内的‘工程’却始终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优秀建筑 谁来监管
据悉,中南新村建于1941年,是市级建筑保护单位。现该弄共有房屋32幢,属于现代风格新式里弄住宅,由当时中南银行投资建造。
陈先生和小区居民都认为,该小区是上海市的优秀历史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这样擅自搭建的行为不仅会影响小区的美观和环境,更会造成建法搭建风气的蔓延。
记者随即联系上海市拆违办,工作人员表示将第一时间前往现场查看认定,并进行督促整改。本报将持续关注此事。
本报记者 陆常青 实习生 姜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