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上海新经济亮点频出,在优化经济结构、缓解经济下行压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总产值增长0.7%,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5.1个百分点。
整体来说,上海工业的生产形势比较严峻。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344.70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4.4%。六个重点工业行业增速落后于全市工业。不过,新的增长动能正在进一步蓄积。5月,上海公布《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促进工业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实施意见》,提出了27项重点任务。
随着自贸区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进一步推进,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上海的改革创新活力和动力将进一步释放。1-5月,扩区后的自贸区实到外资29.26亿美元,占全市的41.9%。1-5月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额为4114.86亿元,增长53.3%,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收支总额累计达6471亿元。
GDP上半年增6.7%
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2956.9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6.7%,增速同比回落0.3个百分点。
从产业角度来看,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到全市GDP的比重达到70.8%,比去年全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工业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高技术产业中的部分行业增长比较快。商业方面,以“互联网+”为突破口的经济增势良好,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17.9%,无店铺零售业态零售额增长14.8%。从投资结构来看,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8.7%,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8.7%,增速同比回落7.1个百分点。企业走出去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上半年全市对外直接投资中方投资额超过200亿美元,增长13.1%。
人均可支配收入27533元
上半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533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9%。
其中,工资性收入17078元,增长8.8%;经营净收入802元,增长12.5%;财产净收入3832元,增长5.6%;转移净收入5821元,增长11.3%。上半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030元,增长8.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38元,增长9.7%。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继续缩小。
从居民收入的四大组成部分来看,工资性收入是可支配收入的首要拉动力。工资性收入平稳较快增长,主要得益于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的逐年上调、本市发布了企业工资增长的指导线、降低社保总体费率以及职工年终奖发放好于去年等因素。
CPI同比涨3.1%
上半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3.1%,涨幅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
从两大分类看,服务价格上涨4.4%,涨幅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消费品价格上涨2.1%,涨幅同比回落0.2个百分点。从八大类别看,食品烟酒上涨4.2%,衣着上涨0.6%,居住上涨4.9%,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1.3%,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2.1%,医疗保健上涨7.6%,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2.6%,交通和通信下降3.2%。
上半年,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2.7%,降幅同比收窄0.7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6.4%,降幅同比收窄2.7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