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南海闹腾得紧,那个“临时仲裁庭”不仅给人类和平添乱,一张废纸般的仲裁文书,更让仲裁制度蒙羞。
人类社会肇始,纷争不止,探索定分止争之道,也从未停息。从部落争斗、同态复仇、神明决断、长者调停、宗教裁决、皇权定夺,直至现代司法裁判,借助司法定分止争,最终成为人类社会的选择。
调解、仲裁、诉讼——为消除社会冲突、维护公平正义,这一系列法律制度由此生成。其中,仲裁始于西方,调解则为中国创造,人称“东方一枝花”。
迄今,经历大半个世纪的发展,“东方一枝花”又有啥创意?
殊不知,有“临时仲裁庭”忙着破坏,就有人却忙着建设。2011年1月8日,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发起成立中国大陆第一家独立第三方商事调解组织———上海经贸商事调解中心。这些天,这个“上海首创”正忙着搭建产权交易纠纷调解平台。
先看看这个“上海首创”的来龙去脉。
近年来,在“大调解”格局中,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长足发展,但商事调解方兴未艾。上海要建立国际贸易中心,多渠道解决日益增长的商事纠纷已迫在眉睫,上海经贸商事调解中心应运而生。
成立5年来,作为专业从事商事调解的社会组织,无论是服务于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还是参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制度高地打造,上海经贸商事调解中心锐意开拓,树立品牌,立足专业、诚信服务——独立、公正、精益求精,树立了中国商事调解机构的良好品牌形象。
作为商事纠纷解决机制的新探索,调解中心坚持“四大原则”。
其一,定位中立化。调解中心是由社会团体发起成立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作为中立的第三方机构,它既不依附于任何政府机关,也不隶属于任何一个单位,是独立的纠纷解决组织。它的中立化特性是确保独立、公正调处纠纷的前提和重要保障。
其二,方向专业化。调解中心作为专注于贸易、投资、金融、证券、保险、知识产权、技术转让、房地产、工程承揽、运输等商事领域的调解机构,走职业化、专业化道路是中心始终坚持的发展方向。现有近30名调解员,是由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律师、退休法官组成,学养深厚、经验丰富,不乏业内翘楚。他们既熟悉国际、国内商事法律事务,同时又深谙中华文化传统,可以为国内企业组织以及在沪的国际企业组织和机构的商事纠纷提供快捷、高效、经济、灵活的服务。这支人数不多的专业化团队为调解中心赢得了声誉。
其三,运作市场化。调解中心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机构,成立伊始就没有向国家伸手要过一分钱,完全通过市场化机制运作。调解中心经费主要有两块:一是业务收费;二是接受捐赠。所有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都经上海市物价局备案,对当事人完全透明。捐赠来源主要是经过调解中心服务后,表示非常满意、希望中心做大做强的客户。至今年初,调解收费180余万元人民币,接受捐赠42.1万元人民币。
其四,公信力至上。调解中心作为开先河的专业机构,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成立伊始,年平均受理案件数量仅为5-6个,但调解中心坚持专业定位,坚持保密原则,坚持开拓创新,不断拓宽服务领域,获得了最高人民法院的充分肯定,被最高法院列为全国多元纠纷解决机制课题单位,专业调解机构只此一家;参与法院诉调对接,与一中院、三中院(知产法院、铁路中院)、浦东法院及自贸区法庭、普陀法院建立了诉调对接机制,在多元纠纷解决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坚持公信力至上,自然收获口碑,案件数量逐年上升。2011年1月至今年6月,调解中心共受理案件321件,其中接受法院委托案件共294件,接受社会申请调解27件;调解成功233件,成功率72.58%;涉案标的28.5亿多元人民币,主要涉及金融借款合同、融资租赁合同、合同纠纷、知识产权纠纷、借贷纠纷、承揽合同纠纷、国际贸易货物买卖合同纠纷等。其中,调解中心自2014年6月开始与浦东法院自贸法庭进行诉调对接,至今年6月底共接受委托案件157件,调解成功126件,成功率为80.25%。
迄今,调解中心先后拜访了香港国际仲裁中心、香港调解会、新加坡调解中心,欧盟国际仲裁中心(AIA),英国有效争议解决中心(CEDR),巴塞尔商会仲裁与调解院、美国仲裁调解服务公司(JAMS)、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及欧盟内部市场调查局(OHIM),与这些国际著名调解组织形成良好合作关系。
今天,上海要成为“全球城市”,作为“上海首创”的商事调解中心将积极探索调解新模式,努力建成国际型商事调解机构,用专业、公信赢得世界认可。
这个世界,要和平要发展要繁荣,就需要删除“临时仲裁庭”的冷战思维模式,需要增添“东方一枝花”的创新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