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2016年07月2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新语
纸箱宝宝
华心怡
  华心怡 

  到后来,生活设起了种种藩篱,以某些世俗物质的线框为界,人与人有了亲疏,有了“高下”。但至少一开始,芬兰人试图让所有人都从同一起跑线出发。甚至,一些殷实的家庭也对此积极响应。在这个全世界最富裕的国家之一,纸箱宝宝是新生儿共同的名字。

  怀孕以后,芬兰的准妈妈们都会收到政府的礼物。被称为产科包的纸箱里,有育儿的必需品。新生儿衣服,床单,甚至磨牙玩具都一应俱全。并且,纸箱底部是一个床垫,它还是芬兰人的第一个卧榻。纸箱宝宝的历史已经超过70年,妈妈们常常会把这份珍贵的礼物保留下来。一代又一代,祖孙们拿出各自的“产科包”忆一番往事,说一回家常,这小小纸箱成了血脉的传承。

  从小处,还能一窥历史变迁。纸箱里的“宝贝”一直都在变。上世纪30年代,产科包里有纺织品,因为当时的母亲习惯于亲自为孩子制作衣服。40年代,二战导致物资紧缺,纸床单和襁褓布代替了棉织品和法兰绒。50年代,成衣开始出现。60年代末,睡袋首次亮相。而到了70年代,则多了一次性纸尿片。10年前,为了鼓励母乳喂养,纸箱里不见奶瓶的踪影……世事变化,浓缩于这小小的一盒之间。

  别以为“产科包”只是为了安放情怀,它还有实打实的现实意义。上世纪30年代,芬兰还是一个贫困的国家,婴儿死亡率非常高——每1000个婴儿中,就有65个夭折。后来,准妈妈们只有做了产前检查才能够领取产科包。这项推广,形成了芬兰民众科学育儿的观念。直到今天,芬兰仍是世界上婴儿死亡率最低的国家之一。

  说起来,这份礼物贴心大于贵重。芬兰人的纸箱是了不起的,因为其连年不断,与时俱进。一项好风俗,一种好习惯的建立,无一不需要时间的打磨,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厌其烦地坚持。若还能看出传播者一点关爱的心思,某一日,便能水到渠成地深入人心。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2016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6版:2016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专版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读者之声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财经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连载
   第A24版:阅读
   第A25版:新民健康
   第A26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科艺T台
   第B04版:汽车周刊
   第B05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06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爱国,请保持理性的姿态
区委书记的罚单
纸箱宝宝
为政岂容“愿赌服输”
狂轰滥炸
学学蔡元培的作序观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7纸箱宝宝 2016-07-20 2 2016年07月2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