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电视界的奥斯卡”第68届艾美奖揭晓,《美国犯罪故事》成最大赢家,揽获最佳迷你剧集、编剧、男主、女主和男配五项大奖。
老牌杂志《名利场》如是评价:“这部剧找到了美国人最敏感的一根神经,还敲击了一遍又一遍,每一遍都能敲出新感觉。”这根敏感的神经,就是美国司法史上最具争议的案件,被称作“世纪大审判”的辛普森杀妻案。
案发现场的两处血迹经DNA鉴定吻合,遗留的鞋印与限量版球鞋一致,现场与家中发现的两只血手套是同一副,宅前小道、二楼卧室袜子和白色野马车中都有被害人血迹……一系列证据都将嫌疑指向辛普森,他被控两项一级谋杀罪。
然而,经过马拉松式的审判,最后判决却是无罪获释。
逆转,在于洛杉矶警方在证据采集和保护中的重大失误:遇害者肩膀处有七滴血迹或是凶手滴落,但警方未经检验就冲洗了她的遗体;探员从案发地直接赶往辛普森家中,随后又返回现场,血迹和物证很可能被交叉污染;对辛普森血液采样后并未直接送至冷库,而是带到案发现场停留达三小时之久;证人福尔曼警官曾多次称黑人为“黑鬼”,被指种族歧视证词不可采信……
10集的连续剧,用尽镜头与语言还原细节。而正是这些看似有力和确凿、却难掩瑕疵和漏洞的证据,让当年的陪审团推定疑罪从无。辛普森杀妻案的诉讼与审判,体现对程序公正、证据效力的重视,甚至远超案件真相和罪犯本身,这也是其成为世纪经典判例、时隔20年仍被搬上荧屏的核心。
今年,一批重大冤假错案被写入全国两会“两高”报告,完善司法责任制是本轮司法体制改革重点之一,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甚至后者优先于前者的理念日益凸显。恰如英国哲学家培根所言:“一次不公正的司法判决其恶果甚于十次犯罪,因为犯罪只是弄脏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判决却是弄脏了水源。”
本周末,2016年国家司法考试开考,因高难度、低通过率而素有“中国第一考”之称,考生中将诞生新一批法官、检察官、律师和公证员。希望对公正的维护,也能成为中国法律人最敏感的那根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