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7: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10月19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在美国用“Lyft”叫车
周永平
  周永平

  女儿在美国读书,我和爱人去探望,在芝加哥小住20天,深切体会到美国的城市是依赖汽车的城市,没有车等于没有腿,寸步难行。

  最初10天,我们在市区租了房住下来,但周边没有公交车,地铁站很远。出门叫出租车吧,路边扬招基本没指望。打电话叫出租车又遇到语言沟通障碍,我们都是“哑巴英语”。幸亏女儿教了我们一招,用“Lyft”叫车,如同在上海“滴滴打车”。在自己的手机上下载“Lyft”打车软件,按程序操作,2-3分钟内必有一辆车开到你身边,简直像用“傻瓜”相机似的方便。

  用了几次,我发现Lyft与上海“神州专车”有着不同之处,它更有透明度,通过这个平台,你可以了解和选择出租车,出租车司机也可提前了解顾客;平台既监督着驾驶员的行为,也监督着消费者的诚信度。你想下载“Lyft”软件,不但要绑定银行卡,还要上传一张自己的头像照片,为的是让出租车司机提前看见你的脸。同时,你也能在手机上看到出租车司机的车牌号码和司机的照片以及其他消费者对他服务水平的评价分数。你有足够的考虑时间是否选择这辆出租车。你一旦发出用车信息,便无法反悔,也逃避不了责任,系统会自动扣你的钱。

  两天后,女儿回学校了,我们就凭手机的“Lyft”软件,几句“三脚猫”英文口语,在芝加哥深度游,真有“长腿”了的自由感,想上哪就上哪!

  但自由是以约束为前提的,我有过一次深切的体验:一次从芝加哥唐人街返回,用“Lyft”叫车,车子把我们送到租赁房后开走了,手机上跳出车费,我按下“支付”,手机上又跳出对司机的评价,共有五颗星,一颗星代表一分,我给了司机五分;接着,跳出了“小费”,有三个等级:一美元,二美元,三美元,可以不给,也可以多给,凭你对司机服务的评价支付,我给了一美元。那天,由于操作太熟练,就有点忘乎所以,按得飞快,“Lyft”已经回到原始状态,我还在按,谁料按下的是“呼叫”,只见手机上出现了刚才驶离的出租车又掉头回来了,吓得我赶紧退出“Lyft”系统。但是,晚了,我的手机响了,一听是我完全听不懂的英语,我只好用中文向他道歉,连说“不需要车了”。那是鸡对鸭说,他也肯定听不懂,挂断电话,司机又来了一次电话,我又重复了一遍刚才的话,电话又断了。我心想大概没事了吧,谁知手机上出现了一段短信,意思是说,收取你5美元费用,原因是你错过了Lyft车程,这是我们的取消政策。接着,国内的工商银行信用卡中心来了短信,消费5美元。我追悔自己的手太快,又一想,这不正是一种深度游的体验吗?买个教训吧。

  芝加哥的“Lyft”与上海“神州专车”的理念是相同的:用好民间闲散资源,为市民出行提供服务,弥补城市“叫车难”的问题。今天,初创期的上海“神州专车”遭遇了一些问题,社会要给它时间,芝加哥的“Lyft”,或有借鉴之处。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神舟十一号太空之旅特别报道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生态上海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公告
   第A15版:公告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
   第A20版:文化/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新民健康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夜光杯
   第A28版:连载
   第A29版:阅读
   第A30版:财经新闻
   第A31版:广告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留学移民
   第B04版:汽车周刊
   第B05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06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第B07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08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鲁迅外婆家
我已寄给新民晚报社林放
三言两语记
我在美国用“Lyft”叫车
二○一三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门罗
“健康中国”要建设
宝宝,你要好好地长大
新民晚报夜光杯A27我在美国用“Lyft”叫车 2016-10-19 2 2016年10月1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