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我回到阔别三十多年的那块雷达阵地。
地处鄂西山区凤凰山上的雷达阵地,是我军旅生涯的起点。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应征入伍,新兵训练结束后被分配到了空军雷达兵某部六连担任雷达操纵员。当兵的日子虽然不长,但令我终身难忘。我在军报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就是在连队完成的,在空军系统征文比赛中获得第一名的散文《花,开在雷达阵地上》就是描写的连队生活,我的第一个三等功还是在连队立下的……
三十多年来,不论在部队,还是在地方,我魂牵梦萦,一直想重返这块阵地。这次终于如愿。战友们站在当年的雷达阵地前,久久伫立,热泪盈眶,虽然营房、阵地已经改为地方鳟鱼养殖基地,但当年的宿舍、阵地、伙房、鱼塘、猪圈等都还依稀可见,甚至连当年种花的花坛还是原来的模样,只是年久失修,已经变得残缺不全了。面对既熟悉又陌生的一切,战友们百感交集,又兴奋不已。沈林战友拉着我的手在一个门前合影,身后就是当年我们操纵一班的宿舍。伙房前、鱼塘边大家举起手机、像机拍照、合影,老王还对着猪圈拍了个照,因为他想起了当年轮流喂猪的趣事。正当大家兴高采烈取景拍照时,忽然走来了几位长者,三十多年未见,面容已变得依稀难辨,凭着记忆中模糊的音容笑貌,还是认出来了,原来是就地转业的几位连首长闻讯赶来了,敬礼、握手、拥抱,情不自禁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面对几位年事已高风尘仆仆赶来的老首长,我们抑制不住内心的感激之情,一个立正,纷纷敬礼敬酒,问寒问暖。我们不会忘记,三十多年前,正是这些老领导像慈父兄长般关爱着我们。战友金首红举着酒杯对着老连长说,感谢连首长给了他第二次生命。当年,小金突然腹部剧痛,急需送驻地医院诊治,但连队没有车,连长果断决定,带领战士徒步轮流背着小金上医院,行至半路,老连长急中生智拦下了一辆卡车,抢回了时间,使小金得到了及时诊治。湖北日报发表了我的第一篇杂文,还是在老指导员的鼓励下投稿的。小小的成功对我影响却很大,也让我从此开始了在部队长达十几年的新闻工作。一杯水酒,一声感谢,道不尽我们的浓厚深情。一个月前,我和另一位战友自费定制一把紫砂茶壶和两个小杯,还特别请上海龙华寺方丈照诚大师题写了“感恩”两字,给每位战友送上一套,算是表达我们的一点心意。
席间,土菜馆老板也频频向我们敬酒,原来他就是当年驻地的民兵排长刘山娃,如今做起了农家乐生意。山娃回忆起当年军民共同抗洪救灾的激动场景。那年三天三夜暴雨,水库出现险情,随时都会溃口,连队官兵二话没说,一脚泥一脚水全部赶到现场,在风雨交加中足足奋战四小时,终于保住了水库。山娃告诉我们,这些年不时有官兵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赶来,为的就是看看当年的雷达阵地。那块阵地虽已变了模样,但一草一木,在战友眼中还是那么亲切。大家抚今追昔,流连忘返,不仅在追寻激情岁月,更是在寻找心中的那份眷念。
星空灿烂时,聆听秋夜里一片此起彼伏的虫鸣声,站在心中的这块阵地上,我的眼眶,有点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