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2016年12月27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论语
“文山会海”为何反弹?
周东飞
  周东飞

  “新华视点”记者近期在全国多地调查发现,“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等工作作风产生的“文山会海”现象,在部分地方有反弹迹象。

  有一个文化印刷公司的负责人对此感受特别深,他说公司一度转为主营广告,今年生意却好转了。公司11月光承接一个政府系统的会就有十多场,平均两天多一场,每场花费在两三万元甚至更多。

  “文山会海”现象为什么会反弹?其实,各级地方政府也是一个个的“人格体”。人都会有交替的振奋期和懈怠期,地方政府“人格体”也遵循着这样的规律。八项规定刚刚推出的时候,大家脑袋里都有一根紧绷的弦,会努力地去控制会议和文件的数量。但是时间一长,这根弦就会渐渐松弛下来,不用开的会、不该发的文又渐渐多起来了。

  这种推论的前提是,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对“文山会海”有着一种近乎顽固的喜好。那么,此种喜好又所为何来呢?从政府治理能力的角度来分析,政府部门之所以摆脱不了对“文山会海”的依赖,实在是因为除了发文和开会,他们的手中缺乏更为科学高效的治理工具。面对上级下发的文件,或者参加上级会议以后,他们不是深入基层去调研、去推动、去拿出符合本地实际的办法,而是习惯了“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长此以往,限制了文与会,反而让他们很不能适应。

  当然,这里面也还存在另一种情形。并不是所有的政府部门都喜欢发文和开会,特别是一些基层的部门和机构,可以说也会对“文山会海”深恶痛绝。既然不喜欢,那为什么又摆脱不掉呢?行政权力的惯例是对上负责,工作是否落实,政绩是否突出,必须由上级权力说了算。只要在考核细则中加一条“转发了文件,召开了会议,加分若干”,基层就不能不按照要求发文开会。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如此看来,要真正遏制“文山会海”的行政权力陋习,保持一定的监督高压是必要的。但是,除了让各级政府部门不敢懈怠之外,努力提高政府机构的行政能力也是当务之急。发文开会在一定程度上是“前信息化”时代的传统经验,时至今日,快捷的官网信息已经足够替代很多纸质文件和会议。这是各级政府放开手脚,探索新的治理手段,提升治理能力的机遇。进而,如果地方政府能够多一些“眼光向下”,“文山会海”肯定会失去更多的市场。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11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12版:财经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圈”里秀五彩
   第A19版:“汇”中话五者
   第A20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大网购专版
   第A23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连载
   第A28版:阅读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互动
   第B04版:旅游资讯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文山会海”为何反弹?
迟到
不准录像
迎新展销
广告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文山会海”为何反弹? 2016-12-27 2 2016年12月2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