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1月08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被淡忘的美好
子 溪
  子 溪

  新年临近,给好友寄贺卡,相习成俗。怀念小时候跟同学互换贺卡的时光,家境好买现成的,没条件买则自己动手。精心挑选祝福语。有位同学从农村来,沉默少言,他做的贺卡最出彩——拿不同花色的烟盒,剪出花草树木,贴到一只白皮烟盒上,或把最普通的白色药盒拆开,用圆珠笔或钢笔画出人物车马,画得很像。有次在外婆家的抽屉里,发现一张泛黄的纸,折痕清晰,打开,上面歪歪斜斜几个字:亲爱的外婆新年好。是我刚学字时寄她的贺卡。保存至今。

  在太原上大学时,妈妈每年都从上海给我寄贺卡,到北京工作后,照样寄,后来有了手机,贺卡变成短信。总觉不如手写的小卡片更温暖。一个台湾朋友每到新年会写信来,附带一张精美贺卡,她说,想说的话太多,贺卡地方有限。信纸很漂亮,玫瑰花暗纹若隐若现,捧着这份遥远祝福,朋友笑微微似在眼前。小小贺卡功效非凡,年底贺岁大片公映前作宣传,把剧中人物制成“明星贺卡”发售,效果空前。美国总统罗斯福曾寄给英国首相丘吉尔一张新年贺卡,纯金片压制,封面一位浮雕圣诞老人,怀抱和平鸽,嘴衔橄榄枝。意义非凡。

  许多国家每年出售的贺卡,相当一部分是五花八门的慈善组织发行的,买一张寄亲友,送去温馨的同时,尽一份个人社会力量。有人买贺卡因为画面精美:世界名画缩小版。或为收藏:世界首批商业贺年片在英国拍卖,成交价超过8800英镑,令人惊诧。据说世界最早的贺卡,发明于中国,早在宋代,皇亲贵族士大夫家族与亲族间,使用专门拜年的卡片,名曰“名刺”或“名贴”,把梅花笺纸裁成约二寸宽,三寸长,写上姓名、地址。各家大门粘贴红纸袋,称“门簿”,上标主人姓名,用以接收名贴。拜者投卡于门簿,表示拜年。意义与现代贺卡雷同。也有人追溯到古埃及。至于欧洲,据说德国在1400年前已有人印制。当代接受的说法,起于1840年的英国,通过当时盛行的1便士邮政,寄送贺卡很快流行起来。

  现在还有谁会选择这种祝福方式?多发电子贺卡或手机短信,美其名曰“环保”,随手一删,踪迹全无。每到年末,许多单位向邮政部门申印带邮资的贺卡,贺词彩图预先印好,模式固定,直接填写地址姓名,扔进邮箱。这种“懒人贺卡”,高情厚谊大打折扣,人情味今非昔比。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初心难觅。

  那天突然收到一张小小贺卡,只一句,你好吗?寒冬寂寥清贫,平添一丝慰藉。打开抽屉,优雅的、清新的、喜庆的、唯美的、祥瑞的,露往霜来,昔日的一切静默其间,心头淌过悠悠岁月,婉转隐约。怀念贺年卡,那已经被淡忘了的美好……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读者之声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视觉/新民印象
   第A09版:视觉/新民印象
   第A10版: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人物/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聚焦
   第A14版:专版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樱桃与珍惜
被淡忘的美好
智慧快餐
正能量礼赞
冬日的老井
老街踢球的孩子
感恩总在无声时
新民晚报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B04被淡忘的美好 2017-01-08 2 2017年01月08日 星期日